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7年梅县区社会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时间:2018-04-02   来源:梅县区统计局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1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88亿元,同比增长8.5%,全区商品市场销售形势平稳增长。

一、市场运行主要呈现特点
  1、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城镇消费增速高于乡村2.7个百分点。2017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4元,同比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3元,同比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4元,同比增长7.3% 。2017年,全区城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12亿元,同比增长9.1%,全区乡村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76亿元,同比增长6.4%,城镇消费增速高于乡村消费2.7个百分点。从比重看,城镇市场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75.5%,城镇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增速较快,是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体。

2、限额以上企业增长乏力。截至2017年底,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大个体共84家,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6亿元,同比增长仅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2%。其中,10家限上批发业完成9766万元,比增35.7%;46家限上零售业完成413447万元,比增4%;19家限上住宿业完成26245万元,下降29.2%;9家限上餐饮业完成15114万元,比增15.3%。限额以上零售额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有:汽车类18.81亿元,比增0.3%;石油液化气类1.44亿元,下降1.2%;成品油类3.24亿元,下降3.9%;家电类3.32亿元,下降11.1%。

3批发零售业仍是增长主力。2017年,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8亿元,占87%,同比增长9.8%,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占13%,同比增长0.2%

4大众餐饮业稳步增长。2017年,全区限下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7亿元,同比增长6.2%。快捷连锁酒店住宿、大众亲民餐饮消费活跃,火锅店、客家特色餐饮等大众化餐饮市场向好。

二、影响我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原因

1、互联网环境下,以消费升级为主线的消费理念、消费诉求、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一定程度制约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

2城市综合体发展缓慢。市区的客都汇、万达广场、东汇城、万佳广场的开业,对我区的零售市场和餐饮业冲击很大,我区虽有锦发君城、客家新世界两个城市综合体的开业,但因规模小、消费群体偏低端等原因,我区的城市综合体并不兴旺。

  3、高房价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从2016年以来,梅县新城房价一路上涨,房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的建议 :

由于目前我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还不够迅速,限上企业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少,带动力弱。下一步,要加大限额以上企业的培育力度,提高限上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作用;积极培育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提高商贸流通业档次和水平,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