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知识的殿堂
也是成长的摇篮
在梅县区畲江中学
一堂别开生面的森林防火课正在开展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特别的课堂
一阵警报声骤然响起,初二、高二年级的老师们迅速组织学生们用手捂住口鼻,低姿弯腰,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依次有序地向操场撤离。
这是梅县区畲江中学举行的一场应急疏散演练。在校园安全的大课题中,应急疏散演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学校应急预案的一次实战检验,更是提升师生应急逃生能力的关键举措。
实操演练中,梅县区畲江镇人民政府的消防员结合近年来典型火灾案例,以“理论宣讲+交流互动”的形式,重点围绕森林防火安全要点、疏散逃生自救方法和安全用火用电须知等消防安全知识进行讲解,现场演示灭火器“提、拔、握、压”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保安、宿管等人员进行灭火实操演练,让大家在互动中学习消防知识,提升校园消防安全及森林防火安全意识。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消防员还现场向师生发放了《消防安全20条》《致广大干部群众森林防灭火的一封信》等宣传单,助力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梅县区畲江中学初二(8)班 陈文乐: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的消防应急演练,学会了如何用干粉灭火器,刚开始的时候怕火源突然大起来,但使用消防员教的灭火方法后,火很快就灭了。
畲江镇属粤东丘陵地貌,畲江中学周边多为人工林与自然次生林,林木覆盖率高,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易借助山地地形快速蔓延,直接威胁校园安全。为此,畲江中学积极创新,构建起一套“内外联动”的森林防火教育体系:一方面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实操演练,通过火情警报模拟、消防器材实操等沉浸式教学强化师生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推动学科融合,组织科任教师设计“森林防火+”跨学科教学内容,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地理、音乐、美术等课堂,形成“班会引领+学科渗透”的双轨育人模式,让消防安全教育从“单一说教”转向“多元浸润”。
梅县区畲江中学初二级美术老师 张雪娟:我们在课堂上会学习一些森林防火的知识,然后用绘画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通过丰富的色彩,让他们能够把这些知识深入到内心,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种教育模式成效显著。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用艺术创作、手势舞等多种形式理解森林防火知识,更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从校园到社区,从认知到行动,学生们的防火意识不断增强,行为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他们不仅自身积极践行防火知识,还将这份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森林防火行动中来,用青春力量诠释着“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而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科学、系统的教育规划。
梅县区畲江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赖祝军:我们畲江中学高度重视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还有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来对全体的师生进行防火宣传教育。第二个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化,将森林防火的知识融入德育课程,利用班会课、早读午读的年级宣讲,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确保森林防火的知识入脑、入心。三是家校联动长效化,通过发放《森林防火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和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将森林防火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形成家校共防共治的局面。
学校通过这一系列跨学科、多样化的教育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森林防火教育,为守护森林资源与校园安全奠定坚实基础。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森林防火教育中又有着怎么样的智慧与担当呢?
梅县区畲江中学学生家长 罗女士: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还有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森林火灾的真实案例,向我的孩子传递“为什么不能玩火”“为什么要防火”。平时会跟孩子一起参加植树的活动,也会关注消防的公众号及视频号,让孩子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还有基本的逃生技能。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在广东省森林防火特别防护期,畲江镇的护林员们步履不停,严格按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要求,在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加密巡查频次,用喇叭传递防火知识,筑起一道流动的森林安全屏障。
梅县区教育局提醒全区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生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森林防火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森林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共筑安全和谐的森林“防火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森林防火需要你我共同编织防护网
需要人人遵守的行动自觉
让我们从熄灭一个烟头
管好一个火种做起
让“森林护我家,防火靠大家”的
信念扎根心田
记者:肖晓美、沈威 责编:沈威、程思妍(实习) 初审:肖晓美 审核:张仕加、温锡良 监制:罗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