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为全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此次修编微调了规划范围,将规划范围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仪园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廖氏碉楼纳入核心保护范围,整体环境协调区适当扩大。规划区以灯塔村荷树窝及周边历史文化遗存集聚区为核心,以组成古村最为关键的风水要素蛇形山、蝙蝠山和龟山以及梅江河为界,涉及灯塔、先锋和梧塘三个行政村,总面积约4.1km2。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年-2025年;远期为2026年-2035年。
二、保护规划与内容
1、保护主题
结合茶山村原始风貌靓丽、建筑风格独特、居住环境优美、客家文化浓郁等特点,提出“古风新韵,魅力茶山”的主题定位。在保存茶山村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对茶山村整体环境优化提升,注入现代元素营造新的韵味,增强茶山魅力。通过整体保护、分区保护、建筑和历史文化要素保护和整治建设规划,使茶山客家古村落的传统风貌的建筑、宗祠文化、耕读文化、田园生活等得到彰显、保护和延续,实现“历史风貌完整、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文化悠久、生产生活便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建设目标,促进古村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2、保护框架结构
(1)保护茶山古村“山—水—田—村”的整体空间格局。规划区划分为古韵展示、绿意山林、茶山新貌、诗意田园、滨水休闲五个区域。
(2)保护古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等。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整治茶山村人居环境。
3、重点保护要素
4、保护区划
(1)核心保护范围。按照整体保护与局部保护相结合原则,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分布集中连片的区域整体划入核心保护范围,外围零星文物保护单位仪园、廖氏碉楼、祥裕楼以单体保护的形式划入核心保护范围,原则上核心保护范围距本体5米以上,共划定4处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为34.8公顷。
(2)建设控制地带。按照整体性与完整性原则,划定并建立茶山古村与周边村落建设发展的一个和谐过渡地带,将核心保护范围外围30-100米范围的区域划为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梅畲快速干线,南至先锋村村道,西至蛇形山山脊线,北至灯塔村委会,总面积为98.38公顷。
(3)环境协调区。为保护茶山古村空间格局和聚落风水,协调茶山古村周边乡村环境景观,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区域为环境协调区,总面积为276.36公顷。
5、村域文物古迹的保护
茶山古村内有42处传统建筑,其中,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建筑,18处传统风貌建筑。保存有2条古河道、5条古道(街巷)、3棵古树、16 口古井、4座古桥、1座古炮楼、1处公王庙和6根楣杆夹石。
6、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主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编织、传统饮食、传统建造技艺)、民俗(仪式类、人生礼俗)、传统音乐(民歌)、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方言、民间歌谣)4大类,9个子类,23项。
7、建筑高度控制
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按照原高度进行控制。建筑改善后高度不得超过2层,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建筑新建、改建、改善或整治后高度不得超过3层,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9米以内,建筑屋脊高度(或房山头)控制在12米以内。
环境协调区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的建筑高度,按照当地农村建房管理要求落实,一般不超过15米。
三、环境与设施改善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
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情况下,对茶山古村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用地分类和调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09.57公顷。其中农用地344.81公顷,约占84.19%,建设用地42.9公顷,约占10.47%,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21.86公顷,约占5.34%。
2、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古村功能结构、资源分布情况及游线组织要求,规划新建和调整古村内的交通系统,包括车行交通游览系统、步行游览系统,组成综合交通游览系统。根据规划区地形和现有路网结构,规划“一主一副多步道”的道路交通体系。
3、公共设施规划
保留提升现有公共设施。完善提升村庄卫生站,提升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软硬件设施,提升现状灯塔村委活动广场。
4、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近期保留现状高位水池,远期采用水车镇市政管网进行集中供水。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敷设给水管网,采用室外消防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
(2)排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规划村内生活污水采取分片就地处理,设置2处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设计排污管网,排污管网沿道路布设。
(3)电信电网:电源来自水车镇区供电所,规划期内能满足村庄发展需求。现状电信网络基本能满足村庄发展需求,规划主要以线路整改更新。
(4)环卫:延续优化现状的垃圾处理模式。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由村民自行将生活垃圾分类,再有环卫人员上门收集。分别在古村水口处、茶山新村、绍德堂、荷树窝、畅云楼等处布置5处公共厕所。
(5)综合防灾:规划结合灯塔村委会设置应急指挥中心,在现状小学设置应急医疗中心,同时以200-300米为服务半径,利用村委会门前活动场地、学校活动场地等设置避难疏散场地。居住较为分散的区域就近在平坦开阔的地方避难。消防用水由生活给水管和水塘水、河水三部分构成。根据实际情况,布置 10 处消防取水点。
4、环境整治规划
(1)加强垃圾清理、清运、定期打捞河道垃圾,清理疏浚河道河岸。
(2)加强公共厕所保洁,逐步解决污水乱排乱放问题。
(3)加强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4)拆除古村保护范围内的临时建筑、旱厕、猪舍等影响古村历史风貌的建筑。
(5)整治影响景观视线的杂乱电线。
(6)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管护制度。
四、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利用
1、展示与利用目标
将茶山村打造成梅州地区原生态历史文化名村的典范,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原生态客家古村落、客家文化精髓体验地”为品牌,以茶山村的风水文化、民居文化、宗祠文化、耕读文化、名人文化为主导,打造内涵文化凸显的客家原生态古村落。
2、展示路线设计
展示线路的设计重在向外界展示茶山村丰富的传统建筑群以及美丽的乡村美景,规划设计2条展示路线,分别为古村风貌展示路线、古村休闲健身游路线。
游览线路1——古村风貌展示路线:灯塔村老人活动站——资政第及周边古建筑群(参观资政第、伯荣楼、稻香楼、振华楼、云汉女子学校5栋县级文保建筑)——荷树窝古建筑群(参观大夫第、云汉楼、儒林第、培元楼、同德楼、德崇楼、萼辉楼等)——葫芦街古建筑群(参观绍德堂、访云楼、创毅公祠、翼诒楼和岳英楼等)——沿田园步道横穿桑柳溪(欣赏田园风光、体验桑柳溪两侧滨水景观)——走千级古道——麻程窝古建筑群(畅云楼、进士第以及抟云书屋等)——灯塔村老人活动站。
游览线路2——古村休闲健身游路线:茶山村入口标识(水口)——黄琪翔纪念园——走千级古道——麻程窝古建筑群(畅云楼、进士第以及抟云书屋等)——灯塔村老人活动站——资政第及周边古建筑群(参观资政第、伯荣楼、稻香楼、振华楼、云汉女子学校5栋县级文保建筑)——荷树窝——沿登山步道(感受茶山村“山-水-宅-田”的传统格局)——祥裕楼——葫芦街古建筑群——沿桑柳溪观光(欣赏田园风光、体验桑柳溪两侧滨水景观)——茶山村入口标识(水口)。
五、分期规划
1、分期建设期限
规划分为近期(2021-2025)、中远期(2026-2035)。
2、近期规划
近期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对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对茶山村环境整治,改变村庄卫生状况,提升整体环境品质;整治街巷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等内容。
3、中远期规划
中远期实施的重点,在于持续地对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进行维护与更新,建立和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完善设施与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展示服务水平和质量。
本公告从2022年6月14号至2022年7月13号,时间为30日。公告期限内,具体意见可以通过书面形式邮寄(传真)或者直接送至水车镇;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权利,以上事项水车镇将依法定程序进行办理。
联系人:王皓
电话:0753-2458201
传真:0753-2458333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新安街东33号水车镇人民政府
附图:
保护范围划定图
空间格局保护结构图
建筑高度控制图
村域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图
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规划图
近期行动计划图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