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社区矫正法》实施3周年,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标志社区矫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年来,广东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法治、平安、精准、智慧社矫”四个建设,确保安全稳定的能力和教育矫正质量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年重新犯罪率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为助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进“法治社矫”建设,社区矫正体制机制有新格局
加强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建设。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镇街设立1541个,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彰显,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
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3年来共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权责清单、分类管理和考核、分类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20余工作制度指引,广东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省、市、县均设立社区矫正机构,积极开展队建制、“社区矫正专员”、县级事业社区矫正中心等试点,全省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678名,司法所2542名。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省有43所高校、508家企业、2088名专职社工、4.4万名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建立1514个社区矫正基地。
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全省有251名监狱戒毒警察延伸管教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同时做优做实视频会见便民惠民工程,累计开展视频会见20.2万余次、71万人次,打通监所亲情帮教“最后一公里”,打造“司法为民”闪亮名片。
2023年2月,广东省社区矫正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广东省社区矫正工作手册》
推进“平安社矫”建设,确保社区矫正安全稳定能力有新提升
强化风险研判分析和重点人管控。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参与更高水平平安广东建设,建立省市县镇四级常态化风险研判分析机制,加强重点人排查管控,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社区矫正总体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春节等重要活动、节假日的维稳安保任务。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首创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接收“六问六查”工作法,确保入矫接收环节衔接到位,减少执法风险。加大电话报告、当面报到、实地查访、信息化核查等力度,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消除可能重新犯罪因素。
强化联防联控。联合省委政法委、省政数局出台《深化社区矫正对象走访纳入“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事项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网格员距离近、接触多、反应快的优势,及时排查、处置9类异常情况。与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化社区矫正智能化排查、报备边控工作机制,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违规外出、非法出境等。
强化公正执法。联合省检察院、省卫健委制定《广东省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诊断、检查、鉴别工作指引》,健全责任、评审、协作、监督机制,全面规范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病情复查工作。完善指定医学鉴定医院,连续3年组织开展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检查,保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
社区矫正机构开展规范执法检查活动
社区矫正机构组织入矫宣告活动
推进“精准社矫”建设,社区矫正教育帮扶质量有新提高
打造教育矫正品牌。深化“每月一主题”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岭南文化,确定每年12个月度教育主题,部署开展“修身齐家树家风”“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一草一木总关情”“缅怀革命先烈”等植树、祭扫公益活动。实施“一县区一品牌”计划,122个建制县(市、区)均确定一个教育矫正特色品牌,如广州市海珠区“入矫第一课”、深圳市福田区“心泉计划”、湛江市麻章区“爱心同行”等。
线上线下结合,突出分类教育。指导各地市积极开展分类教育活动,如广州市打造法治教育正心、道德教育润心、心理教育塑心、公益服务修心的“四心”教育帮扶体系;佛山市建立“向阳学院”,录制法治、就业培训等30多个课程,打造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线上“学习之家”。依托省远程教育平台,突出法治道德、疫情防控、扫黑除恶、防拐防骗、传统文化和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题,实行菜单式、点单式学习,累计有8.3万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在线学习,完成课程453万个、学时431万小时。
加强心理评估和心理疏导。实施省级心理矫正项目,引入专业力量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开展一次心理评估、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一次团体辅导、一次心理危机干预和一场专业培训,编印一套专业教材),提升全省心理矫正工作整体水平。
强化精准帮扶。深化与团省委“伙伴同行”计划,有63家社工组织深度参与,完成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建档任务4632个,落实重点个案656人,整理典型个案案例179个,完成家访、电访2.5万人次,帮助1352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就学复学,其中119人考上大学。依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省级民生民心工程,组织全省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指导各地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春风行动促就业”活动,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
社区矫正机构组织集中教育活动
社区矫正机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社区矫正机构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推进“智慧社矫”,社区矫正智慧赋能有新突破
新建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根据司法部“智慧矫正”技术规范,结合广东实际,细化业务需求,2022年11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共梳理43个业务流程,形成10大类45项132个功能点。同时依托广东数字政府优势,发挥“粤”系列资源,将平台整体纳入省“数字政府”运营范围,接入省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平台以及“粤政易”“粤政图”等,优化网络环境,拓展平台功能。研发“粤知心”心理矫正子系统,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心理矫正专用量表库、专家库、案例库,通过分析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情绪等因子,判断监管风险和再犯罪风险等级,自动生成分析评估报告和心理矫正建议,为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正提供依据。
打通业务共享协同渠道。积极参与省政法跨部门办案平台建设,积极做好社区矫正18个业务流程及数据交换规范梳理与接口开发工作。依托省政务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实现与11个部门25项数据共享,推动出行、住宿、社保、教育等社区矫正对象相关数据赋能社区矫正执法、教育帮扶等业务开展,提高工作质效。
加快“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工作指引,争取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支持,2022年有37个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初步完成创建任务,2023年重点支持、指导61个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所有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完成创建任务。
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中心外景
“智慧矫正中心”自助矫正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