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公共文化服务专栏 > 松口图书馆 > 工作动态

【夏至】主题书单 | 盛夏悠长,书香盈袖——在文字的绿荫下,寻一杯心灵的冰饮

时间:2024-07-24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今天是2024年6月21日,

甲辰年 庚午月 丙辰日,

星期五  夏至日。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在多日的酷暑与连绵的细雨后,

夏天便迎来了最炎热的时节——夏至。

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日期在每年公历6月20日-22日之间。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图片


 夏至 · 三候 

节气三候的意义和特点在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为五天,通过描述动植物的生长、迁徙、鸣叫等自然现象,以及天气、气候的变化,来反映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同时,节气三候也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01

一候鹿角解

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02

二候蝉始鸣

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03

三候半夏生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 · 习俗 

01

食夏至面 

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02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03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夏至 · 书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