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
二十四节气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是秋冬季节转换的重要节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立冬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标志
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立冬来源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休藏 。 汉代《孝经纬》中记载:“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这句话解释了立冬的含义,即冬季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眠和收藏的状态。
立冬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初入冬时水面凝结但尚未形成坚冰,冰寒于水。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后,野鸡等禽鸟开始冬眠,不见踪影。
立冬习俗
自古以来,立冬节气就被人们高度重视,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关于立冬,不同地区流传着很多习俗,比如常见的有祭祀、补冬、吃饺子、酿黄酒等等。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吃甘蔗
福州立冬要吃甘蔗。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立冬文学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立冬诗词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