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秋到冬的过渡
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 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就是:露水凝结成霜, 天气变冷了。
霜降时节, 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在0℃以下,但南方仍要等到隆冬时才会有霜产生。
在气象学上,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为“初霜”,每年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为“终霜”。
亲爱的小朋友
你知道
霜是如何形成的吗?
古人以为霜是露水变的
这其实不对哦~
当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
地面温度低于0℃时
水汽在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
凝华成一层白色的冰晶
这就是霜。
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
霜降时节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天气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天气越来越冷了, 动物们大都提前准备好越冬的食物,豺狼也不例外。
它们把抓来的肥壮的猎物依次摆放,像是要祭拜一番后再食用。
节气变化,草木先知。
植物开始干枯变黄, 叶子纷纷枯萎、掉落,一派萧瑟。
刺猬、老鼠、蛇和青蛙已经蜷缩在地下的洞穴里, 不动弹, 不吃食, 准备舒舒服服睡过整个冬天。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结束,从这天起,万物在寒意中秋收冬藏。为了庆祝这一节气,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
很多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这是因为被霜打过的柿子更红更甜,有些地方还有“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的说法。
柿子红中带黄,皮薄肉厚,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柿饼吃。
霜降后,需要多多进补,以应对寒冬。白萝卜有开胃健脾的效果,多吃可以增加食欲,有益健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霜降,是木芙蓉怒放的时候,因为是从冰霜中生发的花,人们便把它称为“拒霜花”。
木芙蓉的花很大,有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红白相间的五色芙蓉,还有醉芙蓉。
醉芙蓉的颜色一日三变,早晨还是白色,中午就变成粉红色了,从午后到黄昏又变成深红色了,好像喝醉酒了一样有趣。
时光流走无声,风景变换不停,当天地间秋色愈加深浓,当草木里结起银色冰晶,节气号列车已经到达了秋天的最后一站——霜降。
作为秋冬的过渡节气,霜降的来临也预示着今秋将尽,初冬欲来。此时气温下降,白露为霜,落叶飘零,颗粒归仓,千树扫作一番黄,晚秋亦有好风光。
“霜降一过百草枯,薯类收藏莫迟误。”
立冬之前,人们还要忙上一阵,把地里的土豆、大白菜、萝卜快快收回家,另外还要抽出时间翻耕整地。
“霜降杀百草”,一场霜下来, 草木都没有精神了。叶子开始黄落,不耐寒的农作物都停止了生长,等待收获。
池塘里,荷叶枯萎、下垂,但茎秆依然挺立。山上,枫叶红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观赏枫叶的最好时节到来了。
这是因为天气变冷,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叶子中的叶绿素慢慢减少,其他色素开始显现,于是,叶子都变成了黄色、红色,放眼望去,一派灿烂辉煌,比花还耀眼。自此,秋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晚秋,
冬季的脚步声在最后一缕秋风,和一抹残阳中渐行渐近,已隐隐可闻。
或许,这便是文人墨客“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缘由吧!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霜降无雨露水大。
霜降晴, 风雪少;霜降雨, 风雪多。
一朝有霜晴不久, 三朝有霜天晴久。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