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梅县区图书馆暑期公益课堂“非遗传承润童心——客家泥塑制作体验活动”在梅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30名来自梅县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报名参加。
活动邀请梅州市级非遗项目客家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刘沅声和梅县区级非遗项目客家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刘芷瑜担任授课老师。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授课老师先用一段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客家童谣带孩子们了解客家泥塑的形成背景,再发放泥塑制作材料,让孩子们现场体验泥塑的制作过程,在沉浸式的学习中带领孩子们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泥巴不能揉得太薄,会影响后续的制作。”“滚动的时候要注意力道,不然会在泥巴上留下痕迹。”只见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手中的工具,一步步完成揉泥巴、压实、雕刻等制作工艺,巧妙将手中一团团泥土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客家泥塑制作体验这个活动很好,不仅让我了解到非遗文化,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参加体验活动的小朋友张芷铭说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梅县区图书馆主办,为期5天,旨在增强儿童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了解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儿童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客家泥塑是梅州的市级非遗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让更多的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赋予新的生命力。”梅县区图书馆馆长陈浩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