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时间:2024-12-16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梅州市梅县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紧紧围绕市场监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法治建设重大部署

    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一是制定文件,明确学习方向。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印发了《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普法计划清单》《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等文件,为全局干部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指南,为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党组率先垂范,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市场监管大课堂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交流心得,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认真部署落实法治梅州建设工作。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2024年全面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认真组织开展法治梅州建设考评工作,对照考评标准及细则,细化责任分工,坚持以评促建,确保法治建设任务落实见实效。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我局严格执行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全局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党内法规贯彻执行,规范决策行为,在职在岗期间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统筹推进严格执法、规范行政行为,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解决,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任务亲自督办,将法治政府建设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三、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着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我局把“减审批、优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优化网办流程、加强网办推广、提升服务效能,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把更多的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办”“指尖办”,依法开展商事主体登记注册工作,为经营主体办理相关登记提供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切实推进政务事项清单管理。我局深入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东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及时完善、规范权责清单,2024年,我局共有实施清单124项,已全部纳入广东政务服务网进行公开并进驻梅州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对政务服务事项信息进行公开公示。

    二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我局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制定政策的必要程序,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大力推进竞争政策实施,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多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知识产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我局鼓励辖区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和专利奖评选,依托梅县区金柚协会发动农户申请使用“梅州金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制定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专利权、商标权等违法违规行为,高强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企业品牌创新、市场开拓保驾护航。

    (三)筑牢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全力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落实,通过各类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力度,目前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150宗,开展“十点查餐厅”活动2期,承担大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7场次,农村宴席保障8场次。加强食品抽查检测,目前已超额完成食品抽检2963批次,已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任务31427批次,对不合格批次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守牢药械化安全底线。加强对麻精药品、血液制品、冷链药品、中药饮片、第三类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的监管,开展规范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经营行业整治,共查办“两品一械”案件83宗,抽检药械化产品79批次。组织举办2024年市级药品安全示范性应急演练暨梅县(Ⅳ级)应急桌面演练,完善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全力做好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共收到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02例。

    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共监督检查使用单位146家次,检查设备217台(套),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4份,发现安全隐患152处,立案查处案件3宗。

    四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开展了以燃气器具、消防产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力度,牵头开展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71人次,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89家次,维修单位32家次,查处4宗涉嫌销售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件。

    五是加强计量监管。对民用水表、民用燃气表、加油站、集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眼镜经营单位等领域开展民生计量专项检查,今年共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356台件。开展了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共检查企业8家次,整改4家次,均已督促相关机构完成整改。

    (四)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2024年,我局组织召开了梅县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暨业务操作培训会议,牵头制订《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2024年度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全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双随机抽查192次,抽查各类市场主体937户,检查结果录入并公示905户,公示率97%;其中开展双随机部门联合检查56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20家。

    (五)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减免责清单和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

    我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法定职权,适用上级执法主体制定的4张减免责清单,清单明确了制定原则,规范了清单内容,统一了清单格式,并对清单进行了公开公示,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责清单工作落实落地。为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我局制定了《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实施方案》,实现资源整合、市场减负、执法增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的营商环境。

    (六)做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自2021年乡镇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以来,为提升各乡镇“接得住”“接得好”市场监管局下放事项业务办理水平,我局认真梳理职权目录,积极开展培训,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认真梳理职权,建议将高频率、易发现、易处置的事项纳入《广东省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梅州市)》,解决乡镇“看得见的管不着”的困扰。二是开展梅县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每月一课堂”业务培训,指导各镇开展行政执法和处理投诉举报等业务。三是轮流安排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到执法大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药品化妆品监督管理股、食品餐饮安全监管股等部门学习,切实提高乡镇执法能力。四是积极解决乡镇提出的有关市场监管领域执法办案疑难问题,参与乡镇案件研讨。

    (七)开展案卷评查,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以来,我局对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自查1次,市市场监管局对我局“计量标准及认证认可”和“知识产权”2宗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评查结果均合格,其中一宗被通报表扬。梅州市司法局联合市检察院对我局近三年的600多宗行政处罚案卷进行抽查评查,抽取6宗进行评查,评查结果是我局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100%,评定等级为优秀。

    四、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执法人员数量与监管职能不匹配。我局现有行政职权1800多项,2021年共有171项行政职权调整由乡镇实施,2023年被收回和取消的行政职权有17项,目前下放的行政职权共154项,而原基层监管所的执法人员却全部划归乡镇。部分政府部门执法职能划分到市场监管部门后,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却没有随职能转入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全局拥有执法证的人只有114名,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不匹配,严重影响执法工作效能。

    二是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还需加强。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常用法律法规有94部,国家部门规章有244部,加上地方性法规和省规章等,合计500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法治宣传教育还不够充分,有些市场经营主体往往是在行政处罚后才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在“事前”进行普法宣传,打通经营主体了解法律法规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职业投诉举报现象频发。随着互联网及电商产业迅速发展,给职业打假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市场监管领域,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人主要针对经营主体在标识标签、商业宣传、广告、食品等领域的轻微违法,以“打假”和“维权”为名,行牟利之实,其行为不仅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会造成投诉举报、信访、行政复议等相关权利被滥用,行政资源被挤占。 

    五、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多措并举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确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二是抓教育促进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学法考试、“市场监管大课堂”、“学习强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学院等学习载体强化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价格、特种设备和知识产权等领域行政执法能力,努力锻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

    一是积极探索创新普法形式,融合新媒体开展新型普法,通过LED显示屏、微信群、电视、广播、网络等向辖区内经济主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活动,切实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引导企业提高法律、责任和诚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

    (三)依法履职,积极应对职业投诉举报人

    面对日益剧增的职业投诉举报人,目前亟需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来进一步明确“消费者”的概念和范围,把购买商品恶意索赔的职业投诉举报索赔人排除在“消费者”范围之外,对恶意投诉举报行为进行遏制。作为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在处理大量的职业投诉举报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时限受理投诉、处理投诉,对举报事项依法予以核查,避免职业投诉举报索赔人反复利用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等监督程序,向行政部门施压,不利于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