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5月31日在梅县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时间:2017-06-06   来源:区府办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17531日在梅县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梅县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张运全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两大振兴政策”机遇,聚焦“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提质增量。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187.1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4628元,分别增长8.1%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9亿元、税收31.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粤东西北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99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亿元,增长14.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9元,增长10.7%

  (二)现代产业培育步伐加快。供给需求协同发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9:36.2:38.9一是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梅雁、宝丽华、超华、华银、BPW(梅州)车轴、卡莱(梅州)轮胎、嘉元科技、振声科技等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规上企业达到10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0.71亿元,增长5%二是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完成技改投资12.1亿元,增长46.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产业化基地1家;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创建,全年专利授权量340件,获批“创建广东省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城市”。三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新增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民营企业产值实现131亿元;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87.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1.24亿元。四是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做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5家、家庭农场893家、“三品”认证农产品115个、省农业名牌产品14个,新增省级金柚专业镇1个,“梅县金柚”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是新型业态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加速发展,客商银行获准筹建;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六届跻身全省十强,荣获中国候鸟旅居县;建成19家镇级电商服务站、100个惠农信息社,电商企业实现交易额12.6亿元;文化产业企业达167家,第三产业增加值72.82亿元,增长11.8%

  (三)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扭紧“三大抓手”,优化产业平台,厚植优势,增强后劲。一是五城联动建设有序推进。加大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剑英大道延长线及10条市政道路建设,改造升级人民南路等一批道路,开工建设新城自来水厂,粤东医院、外国语学校等功能配套项目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富力城、宝丽华集团和金利来集团经济总部及“众创金融一条街”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一期正式对外营业。创新推出“84线”城区网格巡控,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深入推进。进城大道有序建设,高速葵岗出口、高铁梅州西站、槐岗新城教育小镇等筹建工作扎实推进,雁洋新城提升项目加快建设,畲江医院、学校等服务配套逐步完善,全区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51.05%二是园区承载力有效增强。产业集聚地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综保区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省市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园、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有序建设,航鑫科技首期、BPW(梅州)车轴6期、博森光电首期、安盛华集团珠宝加工等一批项目投产见效。集聚地落地企业54家,建成投产40家,2016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7%55.02%三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建公路110公里,梅畲快线建设进展顺利,县乡公路不断改造升级,“两高一场”建设无障碍施工。开通公交线路38条,城乡公交实现全覆盖。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启动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四)城乡环境优化提升。持续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年完成造林4.18万亩、景观林带建设2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150公里、森林抚育24.4万亩,新建森林公园7个,森林覆盖率达74.63%。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有效推进,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全年关停9个违法建设项目,解决6项突出环境问题,24宗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案件及时办结,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保责任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实施水利工程62宗,完成新农村公路82公里,整治农田1.36万亩,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稳步推进,19个标准化乡镇气象服务站投入使用;新增移动通信基站424座、光纤接入用户5.2万多户,原中央苏区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有序建设,乡镇中心区域4G信号基本覆盖;农网升级改造深入推进,畲江变电站建成投产;“数字梅县”地理空间框架和“一村一镇一地图”推广应用;创建了46个绿化美化乡村和208个省、市卫生村,雁洋镇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镇”称号,入选“中国特色小镇”。

  (五)民生事业和谐发展。基本完成十大民生实事47个项目。为全区户籍人口、农房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自然灾害财产保险。低保、五保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和医疗救助水平得到提高,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扎实推进,市内特定病种门诊实现即时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联网医院增加到242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启动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建设村居养老服务站和农村“颐养居”,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老年公寓,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体系不断完善。投入帮扶资金2.85亿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2万多个,实现贫困户38155840人精准脱贫,超额完成当年目标。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全面完成,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完善镇村文化设施,建成区数字图书馆,创建16个农村文化俱乐部,梅南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获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口古镇获批“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大型山歌剧《合家福》参加全国基层戏曲会演。大力推动足球振兴,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完成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标准化卫生站建设,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试点服务,卫生强区创建和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区、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全面建立,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被授予“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16年度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国防建设、双拥等工作扎实推进,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四连冠”。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有新进步,民族宗教、法制、人事编制、妇女儿童、老区建设以及监察、统计、审计、供销、气象、残联、文联、打私、打假、人防、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加快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公布权责清单,继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1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3项。“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备案,出台财政产业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推广“柚农宝”等支农信贷产品,全民创新创业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年新发展各类企业1111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648户,分别增长13.9%37.3%;深入开展各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广信用信息应用,诚实守信氛围进一步加强。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启动“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建成383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成不动产登记办事大厅、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案件有效办理,行政应诉工作得到加强,行政执法行为有效规范。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慵政怠政”整治,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廉政监管,政府服务热线等受理事项全部按时办结,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满意度有效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驻梅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出乡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区经济总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工业发展短板仍然突出;大项目支撑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土地、人才等约束压力增大;改善民生任务艰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今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在坚定信心、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同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稳中求进,把握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统领工作全局,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攻弱项、补短板,努力壮大实体经济,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力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排头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污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做好以下五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壮大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升级。

继续落实去、降、补措施,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落实创新发展“八大抓手”,加快动力转换。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带动全区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全区GDP1.2%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全力配合院士驿站建设,确保创新创业孵化园、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首期工程年底建成使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引导条件具备的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促嘉元科技成功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力争新增首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力促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形成自主品牌,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抓好工程中心、专业镇、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全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努力在园区规模、基础设施和项目落户上取得新突破,助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争取综保区尽快获批,推进广铁物流园、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中新汽车零部件、盈方创投、盛富五金等项目早日建成见效;力促联邦快递、国际陆港及水车生物谷等一批项目尽早落户动工。深化产业共建,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引进更多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落户。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释放助保贷等政策红利,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通过设立研发总部与出口基地、项目技改等渠道实现增资扩产。力争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力促1家企业上10亿元、5家企业上亿元产值台阶。

  致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好“长寿食品”、“富硒食品”的开发利用,引导扶持富柚生物科技、长荣林业等龙头企业开展大宗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发展集循环农业、农耕体验、创意农业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优一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计划,全力提升金柚品质。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为切入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国际慢城”品牌,推进景点景区提质,推动古梅梦景、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幸福雁鸣湖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雁洋、松口、南口特色旅游小镇,培育发展一批民宿旅游项目。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发展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打造观光、休闲、养生、运动、禅修、度假融合发展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推动邮政、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餐饮、娱乐和生活服务经营向“互联网+”转变。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智慧商业、文化商业以及品牌孵化、物流配送等经营业态,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优化商贸流通业结构,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搞活民营经济。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全面落实各类扶持激励政策,强化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资,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重点中小微企业池”,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扶持引导企业上市,力争今年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10家。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一批领军型民营企业家。

  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聚焦主导产业,开展园区特色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项目。抢抓产业共建和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借力广州增城对口帮扶,对接珠三角先进制造、汽车零配件等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争取更多的乡贤回乡兴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南亚客属地区交流合作,开辟新的市场和商机。落实各级招商责任,加强招商服务,力促签约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投产。

  (二)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升质量,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城共建”推动城市扩容提质。突出产业支撑,加快新城扩容提质项目建设,推动文体教育、医疗保健、汽车商贸、家居建材、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进城大道等重点市政道路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实施人行天桥工程,优化新城路网结构;完善地下综合管廊、新自来水厂等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推进亲水公园二期及程江河景观提升工程,完善绿色公共空间、城市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等民生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数字化管控平台,强化城区“六乱”、“两违”、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国际慢城·雁洋新城”提升,加快葵岗高铁新城、槐岗生态文化新城、畲江工业新城建设,促进城区、园区、产业同步发展。

  围绕“六个一”目标加快镇区发展。以雁洋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镇建设为示范,以中心镇、专业镇为重点,着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加大镇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增强教育、医疗、文化和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与梅县新城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发展引导,积极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工业强镇、商业物流镇、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特色镇,引导城镇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人口集聚力和产业承载力,吸引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

  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以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雁洋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84个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高速公路出口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今年计划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综合整治332个。加强古村落、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加强水利、气象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两站、两员”建设。传承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和服务体系,树立文明乡风。

  (三)提升发展环境增创振兴发展新优势。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有效投资,推进环境升级,促进振兴发展。

  大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全力配合“两高一场”建设,动工建设S223线雁洋至松源出省快线,改造升级国道G206线梅县径义段等国省道,加快建设梅畲快速干线、G205国道至白渡梅州坑等一批产业园区、旅游区道路,力争西部快线、长深高速葵岗出口今年动工建设。抓好镇村污水处理设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45宗水利工程建设。抓好帅乡变电站建设,推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原中央苏区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试点建设任务。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支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强化项目用地和服务保障,力促重点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规划建设梅江流域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高污染燃料锅炉、“黄标车”淘汰任务,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和污染整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全力配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创新造林模式,提升造林质量。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强化水质治理和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保障水生态安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把耕地红线。

  营造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探索将部分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镇级办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商事登记后续监管,营造“宽进严管”市场环境。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社会治安大巡防工程,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持不懈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舆情信息搜集、研判、处置,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全力提高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的民生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加强安全、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力争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年底建成。抓好“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推动“专业社工、全民义工”工作的开展,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动客家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增强社会自我调节、服务功能,着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

  (四)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重点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教育“创强”成果,加大智慧教育建设,今年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加快发展优质规范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设施设备,迁建雁洋镇中心小学,深化畲江中心小学与广州小北路小学对口帮扶,高标准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发展特教事业,加快发展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技工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办好一批民生项目,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问题。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推动社保扩面征缴,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五保标准和医疗救助水平。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助残、恤孤工作,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加大养老机构改革力度,推进养老机构转为公办民营改革,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各类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努力解决贫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项目,促进转移就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贫困村、贫困人口长期有效、稳定脱贫。建立健全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大数据库,推动社会救助、医疗救助等救助体系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重点关注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子女,突出做好教育帮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生态治理,把32个省定相对贫困村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确保今年全区70%以上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密切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13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继续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加强文物保护、文艺创作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粤东医院创三甲和中医院创二级中医院步伐,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争今年完成卫生强区创建目标。统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开展镇、村足球运动,推动足球事业发展。关注老龄事业,加快社区公益性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广东省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城市”创建,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产品向品牌转变。抓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做好世界长寿之乡申报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创新优抚安置工作保障机制,按政策提高部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和优待金标准。推进妇儿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国家安全、人防、双拥、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老区建设、审计、粮食、供销、统计、方志、档案、打私、打假、应急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五)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并向其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正确行使法定职权,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充分发挥政务网站作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坚持勤政廉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贯彻执行“三个区分”,完善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监督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强化行政监察,深入开展财政预算执行、民生建设、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和主体责任清单制度,从严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加快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政风行风评议,健全绩效考评和监督检查机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建设一支勇担当、善作为、干净干事的公务员队伍,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着力打造人民信任、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在落实好省、市民生实事的同时,将继续办好我区的十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20元。城镇、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419元、191元提高到460元、21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平均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88元以上,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水平从每人每月1340元提高到1450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人每月820元提高到880元。城乡医疗救助住院补助平均标准从每人每年2178元提高到2828元,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二是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每学年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和初中3000元,高中和中职(含技工)5000元(含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标准提高到高中2500元、中职(含技工)3500元。完成棚户区900套(户)、农村危房362户改造任务。

  三是关爱特殊群体。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400元。新建6个、规范运行13个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支持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对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教育矫正。

  四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20元提高到不低于450元。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8万元提高到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45万元提高到50万元。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报销比例统一调整为7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门诊特定病种年度支付限额按病种在原限额基础上提高1000元至6.5万元不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最高支付限额每人每日每次最高支付限额从30元提高到100元,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50元提高到500元,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1.2万元降为1万元,报销比例统一调整为70%,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5万元提高到16万元;城乡五保供养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下调至2000元,报销比例提高到80%,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粤东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区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对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予以补助。新建梅西、石扇、白渡3个镇级卫生院综合大楼。升级改造全区279间村卫生站。

  五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义务教育寄宿制公办学校公用经费补助从农村扩大到城区,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250元。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00元。建设雁洋小学新校区、宪梓中学礼堂。

  六是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城区100个小区供水管网。建设公园北路人行天桥、府前大道天桥、宪梓北路人行天桥。建设2.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及部分市政道路。完成10个“文化驿站(台)”建设。建设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及智慧梅县综合服务信息中心。

  七是促进就业和创业。扶持创业150人、城镇就业4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00人。补贴参加技能晋升培训的劳动者1000人。

  八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畲江、梅南等10个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完成60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20元。

  九是加强环境治理。建设7座污水处理厂、16.5公里污水管网和273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9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设4个省、市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雁洋镇、大坪镇2个镇级森林公园。

  十是保障公共安全。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建设1个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对城区9个农贸市场和7个大型超市实行快速检测。实施50公里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各位代表,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奋力开创梅县区振兴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