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重大建设项目

昔荒山今园林 小项目获大奖

时间:2018-03-30   来源:梅州日报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180330104959897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吴腾江摄)

2013年8月前,梅县区畲江镇南面约4.3km处的松棚村内还只是一片荒山;如今,荒山上建起了220千伏园区(畲江)输变电工程,嬗变成了绿草茵茵的园林。

近日,这个工程项目荣获“2017年度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成为广东省首个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也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创了小项目获大奖的先例。

水土保持贯穿项目建设全程

220千伏园区(畲江)输变电工程由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建设,重点用于满足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用电增长需求。

“该工程最大的亮点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主体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的‘三同时’制度,严格把水土保持工作贯穿项目全过程。”市水务局水土保持科科长许志阳说,“三同时”制度把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我们把水土保持纳入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每一个细节中,并不断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项目优化。”梅州供电局基建部专责黄文启说,在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该局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对线路路径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塔基占地面积,共减少铁塔16基。“塔基的减少,意味着项目所需开挖破坏的山体面积减少了。以每座塔基占地250平方米计算,减少16基铁塔相当于减少了几千平方米的地表扰动。”黄文启说。

在项目规划设计时,梅州供电局还因地制宜,通过抬高整个站区的场地标高来减少场地弃土量,并将弃土用在变电站站区的道路建设上,使整个场地土石方做到开挖、填埋综合平衡。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该局细化了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领导和工作机构,从管理上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三同时”制度的严格执行。

新技术新工艺维护生态环境

走进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塔基林立间绿草茵茵。黄文启告诉记者,该项目整个绿化率达30%以上,为了这一片“绿”,他们“折腾”了一年半。“现场施工时才发现,当地的地质结构并不蓄水,没有水便无法进行塔基覆绿。”黄文启说,他们专门邀请了水土保持专家和园林专家来现场指导,因地制宜种上了满天星、蟛蜞菊、野葛藤和四季混合型草籽等,历经一年半,才有了“绿意”。

梅州供电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大力采用透水混凝土、无人机过线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尽可能减少器械或人力对地表植被的扰动破坏。据介绍,采用透水混凝土技术,可使雨水直接流入地下管道,不会造成雨水积存,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同时能很好地让周边环境维持原样;采用无人机过线技术,可在线路施工放线时,减少因人工牵线造成对树木的砍伐、对植被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