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梅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用户思维,以更好更快更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锚定目标方向,结合自身职能,研究落实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提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深化改革成效,衍生政务服务“视频办”
根据梅州市委关于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要求,以行政审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极简审批”等改革为抓手,下大力气做审批“减法”,全面实现政务事项“网上办”,让企业办事从“找熟人”变“找网络”,大大提升事项办理效率。2024年以来,通过开展新一轮重点领域“极简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实办率”等工作,推动行政审批改革走深走实。同时,积极推进服务模式迭代,在“网上办”的基础上依托省“粤省事”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视频办”,让企业和群众可通过PC端广东政务服务网或粤省事APP/微信小程序“视频办”服务专区进行预约,即可与“视频办”服务专窗工作人员在线进行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双向互动,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和体验感。截至目前共上线了涵盖烟草专卖、医师执业证、取水许可等各类应用场景“视频办”政务服务事项100项,上线以来办理业务102件。
二、抓好大厅建设,提升政务服务“基本功”
始终将实体大厅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增了梅县区公安分局交警业务、司法公证和法援业务共72项进驻,全力推进事项应进尽进,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同时,坚持“用户思维”,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到司法证明业务与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强关联性,将司法公证窗口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同设在4楼,真正实现关联业务“零距离”,大大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
三、加强集成应用,打造主题服务“新模式”
积极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大力推动准入准营、缴费纳税、投资建设、教育入学、社保卡服务等13个一件事落地梅县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结合地区实际,督促各单位主动创新,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如医保局积极推广新生儿线上参保登记,省去新生儿家属凭户口本到区医保经办机构提交材料的环节,实现零跑动,一次性解决新生儿参保问题;农业农村局将原本需要分别处理的渔业船舶初次检验、登记和捕捞许可审批等事项合并为单一流程,实现了申请人从以前最少跑三次,压缩到最多一次即可完成所有证件的办理……8月,区政务和数据局与荔湾区政务和数据局围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方面召开专题座谈会,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充分学习荔湾区在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迈上更高台阶。
四、激发镇村力量,助推改革成果“全覆盖”
在区级事权下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统一申办受理平台等重点工作平台建设和电子印章、身份认证等公共支撑能力向镇村延伸,激发“两个100%”镇村力量。一是制定《梅州市梅县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大综窗”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实现镇级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目前,我区镇级“大综窗”可办事项737项。同时,加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深化镇级综合窗口全科服务能力全覆盖。二是加强区镇村三级帮办代办体系建设,印发《梅县区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试行)》工作方案,围绕针对老弱病残孕及军人军属等特殊对象和投资建设、企业开办等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开展“绿色通道”服务,至目前,我区有村级证明事项(3项)及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53项)共计5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