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 应急知识

雷电高发季节 关注安全健康

时间:2012-06-02   来源:梅州日报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农村雷击伤亡多

  研究表明,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80%左右在城市,而人员伤亡80%以上在农村。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防雷工作抓得比较扎实,雷电监测、防雷检测等技术服务在城市里开展得比较普遍,而农村避雷设施奇缺,农民建房很少有安装避雷设施的,更谈不上防雷安全方面的检测了。农村村民野外作业或出行无雷电防护措施,而布局在村落的低压电线、变压器及各户进出电线均未安装避雷装置,发生雷电时的感应电压沿着电线传输到村民家中,从而导致农村雷击灾害频繁发生。此外,农村的地形地貌及可能贮藏的金属矿藏,也是雷电 青睐 农村的客观原因。

  所以,长远地看,各级领导和农村工作者要加强防雷安全网的建设,特别是雷电高发区域,需要全面查补防雷设施的安装漏洞。农村建房,要像城市那样建立防雷、防震图审制度,电力部门要加强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同时,也要注意防雷 软件 建设,普及农村防雷方面的一些知识。

  室外防雷有诀窍

  如果人在室外,可以按以下方法预防雷击伤害身体:

  第一,就近寻求避雷场所。如果人在市区,可就近进入有防雷设施的房屋区域;如果人在野外,可进入无树的旷野或山洞,尽可能地远离山顶、水面或水陆交界处。

  第二,保持良好的行走状态。不要撑金属伞柄的雨伞在雨中行走,不要接触铁轨、电线;不能在雷雨中跑动,也不宜骑自行车,更不能骑摩托车;在居民区行走时,要尽可能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第三,在发生或即将发生雷击时,一定要考虑采取紧急措施。雷电交加,头、颈、手处如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如果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自己也处于近雷暴的危险地带,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高压线遭雷击后可能断裂拖地,此时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着离开现场。

  谨防雷雨天气诱发疾病

  雷电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雷电天气时,气压一般较低,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所以,心脑血管病患者平时就要注意适当锻炼、科学饮食、勤量血压、雷电来临时,要保持平静心态,一些急救的药品(如硝酸甘油、降压片)要带在身上。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发的时段。国内医学专家研究证实:夏季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源的繁殖和生长,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源浓度就会明显升高,从而容易诱发哮喘病。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门窗紧闭,而应该保持通风,因为自然风可以带走或冲淡室内的过敏源;雷雨之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源。

  雷电暴雨发生时,常伴随着大风降温天气,这种湿度大、忽冷忽热、气压多变的气象条件,容易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引起胃酸分泌不正常,出现功能性肠胃炎;平时脾胃不好的人容易胃部受凉,就是中医常说的 脾虚湿滞 。多雨潮湿还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

  雷电来临,不必恐慌

  尽管每年雷雨季节,有关雷电伤人的事故都时有报道,尽管雷电影响着人的健康,但比起雷电对人们造成的恐慌,雷击伤亡事故和雷电诱发疾病真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了。雷电发生时的电闪雷鸣(时常还伴随狂风骤雨),会使多数人都产生程度不同的恐慌,尤其是那种声音巨响的 霹雳雷 ,最容易造成惊吓,夜间发生时,肯定会影响睡眠,直接影响了人的心理健康。

  其实,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的自然现象,只要建筑物安装了避雷装置,即使雷击发生在你所在的建筑物(几率其实很小),雷击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会通过避雷设施传入大地,一般对人体和建筑物就不会构成危害。

  为了有效减轻对雷电的恐慌,每当雷电交加时,可以对自己进行有科学依据的心理暗示。如果在野外,要提醒自己:茫茫大地,发生雷击的地方太少太小,怎么可能就 碰 上自己呢?如果走在街上,附近的楼房都是自己的 避雷针 ,更不容易遭遇雷击。这些科学的暗示,对消除或减轻 雷电恐慌症 常常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