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区委区政府围绕振兴发展目标,扭紧“三大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实体经济,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全力发展新型工业,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推动经济、环境、民生和干部队伍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99.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比增3.7%,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1.64亿元,比增3.9%,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59.67亿元,比增2.5%,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亿元,比增7.6%,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4.6:35.9:39.5。
2017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73亿元,自然口径同比下降9.8%,可比口径同比下降8.1%。全区税收总收入33.82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国税税收17.81亿元,增长40.99%;地税税收16亿元,下降15.4%。
2017年,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5%。
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08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0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664人。
2017年,全区5家民办养老院拥有床位418张,入院人数134人;20家敬老院拥有床位720张,入院人数336人。城镇、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60元、21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由820元提高到88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340元提高到145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400元。城乡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有61431人,合计资金12520.55万元。
二、农 业
2017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2.32亿元,同比增长4.0%;林业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9.0%;牧业产值10.96亿元,同比减少 0.1%;渔业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8.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61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65亿元,同比增长3.9%。
全年粮食产量19.18万吨,同比增长0.1%;其中水稻产量16.29万吨,同比增长0.2%。经济作物产量中,花生同比减少4.5%,烤烟同比减少3.7%,蔬菜同比增长1.7%,甘蔗同比增长0.7%。
全年水果总产量80.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柚子产量55.9万吨,同比增长2.4%。
全年生猪饲养量57.56万头,同比减少3.4%;猪肉产量2.84万吨,同比增长0.3%;水产品产量3.08万吨,同比增长5.0%;三鸟饲养量 889.6万只,同比增长0.9%。
2017年,全区完成造林3.72万亩,其中工程造林1.54万亩,地方财政暨社会投资造林1.73万亩,封山育林0.45万亩。完成景观林带建设20公里,完成森林抚育任务12.6万亩,其中新造林抚育7.6万亩、中幼林抚育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区1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同比增长0.7%。畲江工业园区31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32.4%。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产值 13042万元,同比增长33.8%;集体企业产值6669万元,同比增长37.5%;股份合作企业产值8905万元,同比增长10.3%;股份制企业产值1236260万元,同比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80883万元,同比增长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26038万元,同比下降5.2 %。
规模以上工业七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27.1亿元,同比增长2.8%。产值分类具体如下:电力生产业完成产值 343524万元,同比下降25%;电子产品业完成产值223602万元,同比增长2.7%;机械制造业完成产值277096万元,同比减少1.1%;医药化工业完成产值58146万元,同比增长2.6%;工艺美术品业完成产值158628万元,同比增长230.6%;建材业完成产值189531万元,同比增长20.6%;矿产品业完成产值 20812万元,同比增长 9.8%。
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19.88亿千瓦,比增4.3%,其中各行业用电量14.59亿千瓦,比增3.3%;工业用电量10.58亿千瓦,同比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9.15亿千瓦,同比下降14.5%。
2017年,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区45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5.34亿元,同比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17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项目投资完成139.35亿元,同比增长32.5%;房地产投资完成47.82亿元,同比下降0.1%。在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52.9亿元,比增33.2%;工业技改完成13.73亿元,比增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5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52.9亿元,同比增长33.2%;第三产业投资133.69亿元,同比增长18%。
全区62家房地产企业完成开发投资47.82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住宅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4%。商品房销售面积145.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其中住宅132.19万平方米,比增21.9%。商品房销售额82.78亿元,同比增长41.8%,其中住宅72.1亿元,比增50%。商品房待售面积92.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同比增长4.7%。
全年交通运输能力如下:
指标名称 总 量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416万人 6.7%
旅客周转量 54084万人公里 6.6%
货物运输量 1918万吨 9.4%
货物周转量 345248万吨公里 9.4%
2017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953万元,同比增长3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565万元,同比增长20.3%;通信业务总量77388万元,同比增长38.4%。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54.7万户,互联网用户39.6万户。
2017年继续打响“叶帅故里、客都明珠、国际慢城、长寿之乡”的旅游品牌,全区共接待游客18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其中,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295万人次,同比增长6.7%;旅游总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七年评为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位居全省第二。
六、国内贸易
201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88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完成46.46亿元,比增2.2%。10家限上批发业完成9766万元,比增35.7%;46家限上零售业完成413447万元,比增4%;19家限上住宿业完成26245万元,下降29.2%;9家限上餐饮业完成15114万元,比增15.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116.12亿元,比增9.1%;农村完成37.76亿元,比增6.4%。按消费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完成133.87亿元,比增9.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0.01亿元,比增0.2%。
七、对外经济贸易
2017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已批准)16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977万美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058万美元,同比减少3.1%。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30293万美元,同比增长5.4 %。其中,出口总额21423万美元,同比减少7.3%;进口总额8869万美元,同比增长57.9%。
八、金融和保险业
2017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326.72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1.52亿元,同比增长6.5%。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59.91亿元,同比增长19.6%。
2017年,梅县区中保财产险全年各类保费收入4602.8万元,同比增长12.7%;赔款金额2078万元,同比增长24.4%。梅县区中保人寿险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4672万元,同比增长17.5%;赔款金额925.7万元,同比增长156.9%。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2017年,全区共获取年度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市级7项,县级5项。全区专利申请量525件,其中发明专利85件,实用新型专利286件,外观设计专利154件;专利授权量300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157件,外观设计专利117件。年末全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7566人,同比增长1.6%。其中,高级职称966人,同比增长10.9%;中级职称3873人,同比减少3.2%;初级职称2727人,同比增长5.9%。
2017年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2703人,在校学生8478人,毕业生4087人;普通初中招生5127人,在校学生13918人,毕业生367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948人,在校学生2738人,毕业生1101人;普通小学招生7898人,在校学生41658人,毕业生546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978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99人。小学人口入学率100%,初中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3.4%,大学录取率83.4%。2017年高考再创佳绩,全区考生3892人,上重点本科线209人,上本科线1493人,上专科线3523人。
2017年,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4个(其中个体电影公司3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舞蹈《封箱》获得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小品《门锁坏了》获得广东省廉政小品曲艺创作大赛“金奖”,歌曲《客家的围屋》、小品《一枚勋章》获得广东省群文创作“一等奖”,木偶剧《海族总动员》获得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三等奖。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2个,年末图书馆藏书达31.62万册。全区电视卫星接收站8座,有线电视广播站19个,数字电视用户10.5万户。全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2017年,全区401个医疗卫生事业机构拥有床位191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23人,其中医生 1044人,护士 1131人,药剂人员253人。其中镇级卫生院共18间,拥有病床位 508张。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未出现重大“疫情”。
2017年,全区运动员在参加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13块,其中:金牌7块,银牌4块,铜牌2块。梅县区足球队获得“迪莱杯”广东省第二届百县(区)足球赛总决赛冠军;“迪莱杯”广东省第二届百县(区)足球赛梅州赛区冠军;获得2017年梅州市五四青年足球赛亚军;梅县宏达足球队获得2017年梅州市“足协杯”足球赛冠军;梅县高级中学获得2017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初中组广东省五人制足球选拔赛冠军;梅县区体育代表团在第八届市运会上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田径团体总分第一等佳绩;梅县铁汉生态足球队首次冲甲成功,成为梅州市第二支中甲球队。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7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22‰,死亡率为5.61‰,自然增长率为7.6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13346人,同比增长0.28%;其中,城镇人口287916人,同比下降0.57%,农村人口325430人,同比增长1.04%。
据抽样调查,2017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4元,同比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3元,同比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4元,同比增长7.3% 。
2017年,全区有5.75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78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4.4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9.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0.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包含8.3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社保费征收6.7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6.08亿元的111%。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征收47188万元,失业保险971万元,职工医疗保险17517万元,工伤保险1334万元,生育保险826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885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260万元。
2017年,环保审批建设项目109宗,环保投资2.62亿元。全区有环境监测站1个,生活污水处理厂4座,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日。全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划定功能区标准,饮用和备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噪声基本符合城市噪声质量标准。
注:1.本公报公布的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