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梅州市梅县区统计局关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时间:2017-09-27   来源:梅州市梅县区统计局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15年,区委区政府积极抢抓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机遇,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大抓手”和产业集聚带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动经济、环境、民生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区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9.6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1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94亿元,同比增长5.8%,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53.14亿元,同比增长5.6%,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3%,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2:36.5:39.3

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19.4%。全区税收总收入31.48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国税税收10.28亿元,同比增长14.5%;地税税收21.2亿元,同比增长15.5%

2015年,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5%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92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0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全年劳务输出15.05万人,其中,城镇3.84万人,农村11.21万人。

2015年,城乡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有45945人,合计资金5364.9万元。全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843819725人,农村五保供养2167人,孤儿73名。从20151月起提高了低保、五保、孤儿养育标准,城镇低保标准450/人月、农村低保标准350/人月。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分别为城镇380元,每人每月增加41元;农村180元,每人每月增加28元;五保供养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662元,每月人均增加25元。全年发放低保金4522.7万元,五保金1724.9万元;孤儿补贴标准为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从700元提高到76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从1150元提高到1240元。全年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学生生活费补助共有860人,合计金额11.8万元。

二、农业

201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5.7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种植业产值51.37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0.78亿元,同比增长15.2%;牧业产值9.87亿元,同比增长2.3%;渔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1.8%

全年谷物产量17.66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水稻产量16.87万吨,同比增长3.0%。经济作物产量中,花生同比增长3.6%,烤烟同比增长2.8%,蔬菜同比增长2.8%,甘蔗同比增长8.3%

全年水果总产量73.9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柚子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6.4%

全年生猪饲养量62.2万头,同比增长1.0%;猪肉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1.7%;水产品产量2.91万吨,同比增长5.4%;三鸟饲养量894.3万只,同比增长0.6%

2015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8.3万亩;建成生态景观林带50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6.87万亩;扩大生态公益林6.3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达74.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5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4.94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75亿元,同比增长5.1%。畲江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25亿元,同比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产值10384万元,同比下降47.6%;集体企业产值4455万元,同比下降24.8%;股份合作企业产值13380万元,同比增长1.9%;股份制企业产值1306334万元,同比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87194万元,同比增长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27678万元,同比下降48.5%

规模以上工业七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电力生产占比重34.66%,实现产值571698万元,同比下降7.2%;电子产品业占比重12.67%,实现产值208961万元,同比增长6.4%;机械制造业占比重15.52%,实现产值256021万元,同比增长17.0%;医药化工业占比重4.86%,实现产值80224万元,同比增长76.2%;编织工艺业占比重2.33%,实现产值38392万元,同比增长8.9%;建材业占比重9.5%,实现产值156616万元,同比下降0.9%;矿产品业占比重2.84%,实现产值46904万元,同比下降7.7%。其他工业占比重17.62%,实现产值290607万元,同比增长14.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22亿元,同比增长19.4%

2015年,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99亿元,同比增长7.6%。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8.39亿元,同比增长3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77亿元,同比增长154.3%;第二产业投资35.92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工业投资35.92亿元,同比增长24.6%;第三产业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29.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48.48亿元,同比增长11%。商品房施工面积2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商品房竣工面积151.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2%;商品房销售面积10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5%;商品房销售额45.99亿元,同比增长87.9%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同比增长6.1%

全年交通运输能力如下:

指标名称总 量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472万人 12%

旅客周转量61359万人公里 12%

货物运输量 2156万吨 13.8%

货物周转量 388162万吨公里 13.8%

2015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1972万元,同比增长2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972万元,同比增长10.8%;通信业务总量86000万元,同比增长24.8%。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6.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38万户,互联网用户29.7万户。

2015年,梅县区荣获广东省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我区的雁南飞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雁洋镇荣获广东旅游名镇,雁洋“国际慢城”荣获“橙色蜗牛”大奖,雁鸣湖、灵光寺顺利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复评,南寿峰健康产业园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建设单位,雁洋镇长教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广东旅游名村等项目佳绩。全年共接待游客1457.78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过夜游客1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22.11亿元,同比增长21%

六、国内贸易

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城镇零售总额86.87亿元,同比增长13.9%;农村零售总额36.06亿元,同比增长10.9%

分行业零售总额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106.61亿元,同比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6.32亿元,同比增长5.6%

七、对外经济贸易

2015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已批准)3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5430万美元,同比增长2.76%。实际利用外资1900万美元,同比增长0.8%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3225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出口总额47804万美元,同比增长17.52%;进口总额5421万美元,同比下降21.75%

八、金融和保险业

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52.74亿元,同比增长23.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97亿元,同比增长19.42%。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22.24亿元,同比增长25.84%

2015年,梅县区中保财产险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851.1万元,同比增长1.8%;赔款金额1393.1万元,同比下降10.5%。梅县区中保人寿险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0815万元,同比下降7.4%;赔款金额320万元,同比增长34.5%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2015年,全区共获取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市科学技术奖7项。《新型车轴产业化技术》、《大鲵制种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应用》两项成果获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区专利申请量1554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专利1417件,外观设计专利90件),同比增长49.42%;专利授权量1736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1645件,外观设计专利77件),同比增长118.64%。年末全区拥有科学技术人员9041人,同比增长0.4%。其中,高级职称1069人,同比增长5.8%;中级职称4847人,同比减少0.7%;初级职称3125人,同比增长0.4%

2015年梅县外国语学校全面招生,目前在校生677名;原华侨中学和新城中学资源整合新组建梅县区华侨中学;程江镇德兴小学扩容提质新增学位1500个等。

当年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3130人,在校学生10518人,毕业生4191人;普通初中招生4028人,在校学生12146人,毕业生460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984人,在校学生4375人,毕业生1987人;普通小学招生7315人,在校学生35539人,毕业生429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448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9人。小学人口入学率100%,初中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66%,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2.9%,大学录取率74.7%

2015年,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完成农村电影放映4260场,广场电影371场,科技电影进步月放映355场等;山歌剧团、木偶剧团全年送戏演出各80多场次,观众人数分别达10万多人次。全区共有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年末图书馆藏书达28.91万册。目前,我区有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4项、县(区)级非遗项目32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全区电视卫星接收站8座,有线电视广播站19个,数字电视用户10.7万户。全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2015年,全区117个医疗卫生事业机构拥有床位240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277人,其中医生988人,护士794人,药剂人员225人。其中镇卫生院共18间,拥有病床位640张。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都有进一步发展,全年未出现重大“疫情”。

2015年,代表我区参加中国青基会希望学校足球赛的丙村镇小队荣获冠军;梅县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参加广东省少年足球联赛荣获冠军;2015年梅州市“五·四”“跃速杯”青年足球比赛冠军;梅县区代表梅州市参加2015年广东足协七人制足球联赛(粤东大赛区)我区男子足球队获得冠军;获2015年梅州市足球选拔赛(20012002年龄段)男子足球冠军;2015年梅州市足球比赛(20142015年龄段男子组)冠军;获2015年梅州市足球选拔赛(20012002年龄段女足)冠军;梅县铁汉生态足球队在中乙足球联赛南区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梅县庆达足球队在2015年广东联盟杯七人足球赛中荣获第三名,并获最佳阵容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中乙联赛第五名。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37‰,死亡率为5.66‰,自然增长率为5.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10169人,同比增长1.67%;其中,非农人口135161人,同比增长0.3%

据抽样调查,2015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8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0元,同比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7元,同比增长10.5%

2015年,全区有7.43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57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3.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8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0.4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2.6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社保费征收3.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3.4亿元的11.8%

2015年,环保审批建设项目159宗,环保投资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7%。全年削减COD排放量198.11吨、削减氨氮排放量149.4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949.23吨、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1174.18吨。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划定功能区标准,饮用和备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环境噪声基本符合城市噪声质量标准。

注:1.本公报公布的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