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8年梅县区工业经济运行简析

时间:2019-06-14   来源:梅县区统计局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18年梅县区工业经济运行简析

2018年,我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3.73亿元,比增1.1%。实现工业增加值40.24亿元,比增1.6%。具体趋势简析如下: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1.工业生产呈现前高后低走势。2018年,我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1家,实现工业产值143.73亿元,比增1.1%。其中:2月止、3月止、4月止、5月止、6月止、7月止、8月止、9月止、10月止和11月止分别实现工业产值为:21.44亿元、34.92亿元、47.84亿元、64.95亿元、71.84亿元、82.69亿元、94.41亿元、105.68亿元、117.37亿元和130.23亿元,分别比增11.2%、12.2%、13.3%、11.7%、11.4%、11.5%、9.2%、7.3%、5.8%和5%。

2.工业增加值呈现前低中高后低走势。2018年,我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2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0.8%,比去年同期增长1.6%。总量排名居全市第一、增速排名居全市第二。全年,我区工业生产走势高低起伏大。2月止、3月止、4月止、5月止、6月止、7月止、8月止、9月止、10月止和11月止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5.88亿元、9.93亿元、13.6亿元、16.95亿元、20.41亿元、23.51亿元、26.96亿元、29.97亿元、33.16亿元和35.4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为2.6%、8.8%、12.6%、11.3%、13.3%、14.5%、11.7%、11.5%、9.4%和7.5%。

3.七大支柱产业增速放缓,难于支持稳增长的需求。2018年,全区七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17.06亿元。比增0.01%;其中:建材、电子、医药化工、矿产品和电力分别实现产值为20.88亿元、28.19亿元、5.39亿元、2.67亿元和34.9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为22.2%、19.1%、13%、14.7%和11.5%。而机械制造和工艺美术品制造分别实现工业产值为18.71亿元和6.2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9%和61.3%。

4.畲江园区统计分割后缺乏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速下降严重。2018年,畲江园区共有规上工业30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只有9家,无超5亿元产值企业),共实现工业产值28.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5%。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有存在的问题

1.全区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区共有101家规上工业,主要分布在19个镇(高管会、办事处)中的14个,按增速依次排名为松口镇1家(产值1.07亿元,增66.2%)、雁洋镇11家(产值30.03亿元,增25%)、梅南镇3家(产值4.31亿元,增17%)、丙村镇5家(产值37.56亿元,增13.5%)、梅西镇3家(产值1.49亿元,增13.1%)、水车镇1家(产值0.27亿元,增12.6%)、程江镇10家(产值5.33亿元,增6%)、城东镇9家(产值21.85亿元,下降0.8%)、石扇镇3家(产值3.18亿元,下降1.8%)、南口镇7家(产值3.18亿元,下降19.7%)、畲江镇36家(产值29.15亿元,下降23.5%)、新城办事处1家(产值1.08亿元,下降24.5%)、扶大高管会7家(产值2.39亿元,下降25.5%)、白渡镇4家(产值2.82亿元,下降39.7%),而大坪、石坑、松源、隆文、桃尧等五个乡镇没有规上工业企业。

2.七大支柱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2018年,建材行业实现产值20.88亿元,增速高达22.2%,依次排名为电子产品19.1%、矿产品14.7%、医药化工13%、电力11.5%,而机械制造下降13.9%、工艺美术品制造下降幅度高达61.3%。

3.缺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带动。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1家,其中亿元产值以上工业只有26家,实现产值116.3亿元,比增3.4%。在101家工业企业中,稳增长的有50家,下降企业达51家(其中7家关停、13家产值在2000万元以下)。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促进重点项目投资建成。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着重引入大中型以上工业生产制造企业,加快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力促企业建成并投产,才能对我区经济实现新产出、新的增长点。

2.加大培育企业上规力度,着力推进政府“暖企”行动。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着力加大优势企业培养力度,着力推动工业企业“更上规模”;对面临退出或即将退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实现增产增效、拓宽经营渠道,让企业进入良性生产经营状况,同时保证生产规模。

3.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加强企业挖潜增效。有重点地扶持、壮大高精尖工业生产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激励企业挖潜增效,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排忧解难,力促企业做大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