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4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2%,增速排名全市第五,低于全市1.1个百分点。
一、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城乡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城镇消费增速略高于乡村消费。2017年上半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7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区社零总额的7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7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区社零总额的30%。城镇消费增速高于乡村消费0.5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依然引领市场发展,住宿餐饮业经营情况较为低迷。2017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3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区社零总额的86.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1亿元,占全区社零总额的13.8%,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
3、限上企业支撑乏力。2017年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含大个体)83家,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74亿元,同比仅增长2.6 %,占全区社零总额的28.3 %;全区限额以下企业(个体户)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3 %,占全区社零总额的71.7 %。
二、市场运行稳中趋缓的原因
上半年,我区的社会消费品市场的运行稳中趋缓,增速较缓的主要原因是:
1、互联网环境下,以消费升级为主线的消费理念、消费诉求、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一定程度制约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限上家电行业的门店已关闭一间。
2、限上企业增长乏力。市区的客都汇、万达广场、东汇城、万佳广场的开业,对我区的零售市场和餐饮业冲击很大,我区虽有锦发君城、客家新世界两个城市综合体的开业,但因规模小、消费群体偏低端等原因,我区的城市综合体并不兴旺。上半年,限上超市行业增长-17.8%,限上住餐业的社零总额增长仅4.2%。
3、是受政策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后劲不足。汽车销售大市场化后,对4S店冲击较大,以及经过公车改革、1.6升以下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市后,我区汽车销售行业进入低迷状态。上半年我区限上11家汽车销售企业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62亿元,同比下降8.1%,占全区社零总额的10.4%。
4、成品油销售受价格下降影响,上半年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4.9%,比年初的增速下降了9个百分点。
5、房地产调控措施放缓了家电、家具等住房相关消费。上半年,家用电器零售同比仅增长10.7%,家具类零售同比增长21.7%,增速分别比年初下降了20.3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的建议
1、扶持小微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建议政府要利用财政、税务、金融等手段,积极支持小微商贸企业扩大规模,大力提升小微商贸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商贸企业,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加大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整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增强群众消费安全信心。
3、落实促销政策,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城乡消费。引导各大商家抓住机遇,扶持电商企业,支持传统实体商业,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积极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加快转型升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促销活动,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4、引导中高档住宿和餐饮企业适应新形势。要采取措施谋求转型,以吸引大众消费、普通消费、个人消费,通过转型升级使餐饮市场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