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梅县区工业经济运行简析
2016年,区委、区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牢固树立 工业强区、工业兴区、崇工重企 观念,加大 暖企 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现了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发展,各项指标均有小幅增长。主要简析如下: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2016年,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9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6.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速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71亿元,比去年增长5.0%,增速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平稳发展。一季度,规上工业实现产值37.79亿元,同比增长11.9%;二季度累计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9.63亿元,同比增长5.0%;三季度累计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22.01亿元,同比增长5.7%;全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76.73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
3.工业增加值稳中有升。一季度,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10.8%;二季度累计,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1.7%;三季度累计,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2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71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
4.工业企业创利能力下降。2016年,全区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36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利润总额19.5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7%。
5.亿元以上规上企业增速平稳。2016年,全区94家规上工业中,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有28家,共实现工业产值147.75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6%。
6.畲江园区工业产值增速较大。2016年,畲江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共有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22亿元,主要是在瑞东厚珠宝公司、裕盛纺织公司、伊利冷冻食品公司的拉动下实现同比增长30.4%。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全区工业经济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增幅低6.6个百分点,比2013年同期增幅低13.6个百分,2013以来工业持续下行的趋势并未明显改变。
2.工业生产呈现三大发展不平衡。一是七大支柱产业发展不平衡。16年,工艺美术品制造、电子制造、医药化工制造、机械制造分别同比增长211.8%、24.8%17.3%和1.9%;而矿产品制造、建材制造和电力生产则分别同比下降24.9%、8.2%和6.1%。二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16年,轻工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37亿元,同比增长49.7%;重工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0.36亿元,同比下降1.2%。三是各经济类型发展不平衡,16年,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同比增长317.3%、6.0%和2.7%,而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则分别同比下降28.9%、9.8%和7.4%。
3.各企业之间的产值增速不平衡。2016年,全区9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增速在50%(含50%)以上的企业有9家,增速在30-50%(含30%)的有7家,增速在10-30%(含10%)的有16家,增速在0.1-10%(含0.1%)的有23家;产值下降幅度在1-10%(含10%)的有9家,下降幅度在10-30%(含30%)的有17家,下降幅度在30-70%(含70%)的有8家,关停企业有5家。
4.规上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大型企业。2016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全年产值在2000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企业有38家,产值在5000万元-1亿元(含1亿元)的企业有23家,产值在1亿元-10亿元(不含10亿元)的企业有25家,产值在10亿元-50亿元(含1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
三、2017年全区工业经济走势预判
2016年,全区新增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但只有3家是新建投产企业,全年关停企业有5家,引进投产的珠宝企业生产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且因外部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全球经济无明显好转,出口全面复苏仍较难,预计2017年全区工业经济仍将保持小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