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喜忧参半

时间:2012-07-25   来源:梅县经信局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梅县”这一核心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上半年全县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中有升。

一、生产总值增速趋缓。上半年全县完成GDP 6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个和1.4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降低6.3个百分点,与今年一季度增速相比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9.45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5.42亿元,同比增长8.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2%、56.7%、32.1%。
二、农村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粮食增长3.8%,蔬菜增长6.9%,水果增长7.2%,生猪出栏量增长4.5%,家禽存栏量增长2.8%。实现农业总产值21.73亿元,同比增长5.6%。
三、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57亿元,比增9.8%,对GDP的贡献率为4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9亿元,同比增长10.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46.3% ;重工业总产值53.85亿元,增长4.8%。
四、投资保持强劲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3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其中房地产投资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2%。按城乡划分,城镇完成投资额24.03亿元,比增34.7%;农村完成投资额6.35亿元,比增18.1%。
五、市场消费整体活跃。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8亿元,比增16.0%;住宿和餐饮业6.07亿元,比增19.7%。按城乡划分,城镇增长17.7%,农村增长12.4%。
六、市场物价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6%,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呈现“六升二降”态势:食品类上涨7.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4%、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食品类价格上涨仍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涨幅较高分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上涨9.6%、水产品上涨9.2%、菜类上涨13.2%、在外用膳食品上涨8.7%。
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79元,比增1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075元,比增26.4%。
但是我县经济形势受外需低迷、内需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也较大。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县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实现同比增长的有52家企业,同比减少的有37家企业。七大支柱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8.14%,呈六增一减态势:电力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35.05%,仅增1.0%;电子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19.29%,比增40.3%;机械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6.55%,比增16.5%;医药化工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3.09%,比增19.3%;编织工艺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1.8%,比增39.9%;矿产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2.29%,比增6.1%;建材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10.07%,减少22.5%。其中所占产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中发电量减1.5%,火力发电量减3.6%;水泥产量减17.2%。
二是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放缓。上半年全县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1.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4%。预计实际利用外资53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三是财政税收收入不容乐观。上半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12%,与上年同期增幅相比减少54.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县税收同比减少36.2%,其中国税减少37.7%,地税减少35%。
针对当前形势,我们一要继续加大园区企业投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总量;二要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要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认真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我县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带动我县经济社会向好向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