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县各级围绕全县“当好梅州绿色崛起排头兵,建设广东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县”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实施“培育绿色产业,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客都明珠”的发展战略,按照“四大板块”的功能布局,以基地建设、龙头带动、深加工、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09年,我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实现403722万元(现行价),按可比价计算,对比上年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一、粮食生产平稳发展
今年,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40个产粮大县的契机,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继续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上下功夫,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好产粮大县建设项目,加大超级稻发展力度,全县杂交稻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96%,优质稻占85%以上。落实好农民种粮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9年全县种粮综合直补农户112154户,补贴面积45.18万亩,补贴金额2213.82万元。据统计,今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为519406亩,总产19211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3%和0.5%;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9288亩,比增3.78%,总产达165415吨,比增1.16%。其他经济作物面积49.1万亩,其中蔬菜181767亩,总产达36439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9%和1.9%;玉米46309亩,比上年增长3.7%;花生56275亩,比上年增长3.25%;大豆40409亩,比上年增长2.01%;西瓜25598亩,比上年减少4.4%;烤烟15100亩,比上年增长3.14%。
二、畜牧业生产受阻回落
2009年,受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饲料普遍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县畜牧业生产有所回落。据统计,2009年全县生猪饲养量64.68万头,比上年减少2.97%,生猪出栏量40.03万头,比上年减少0.17%,三鸟饲养量1096.3万只,比上年减少1.61%,三鸟出栏量841.2万只,比上年减少0.09%。
三、渔业生产增长有所减缓
2009年,我县渔业生产在受到旱情的影响下,渔业生产增长有所减缓。据统计,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63008亩,比增0.5%,水产品总产量29952吨,比增4.08%,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名优稀特品种水产品养殖面积继续扩大,占鱼塘面积的47.6%。
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得到提高
至09年底,全县共培育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10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9家、县级31家、镇级1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全县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华银牌阴那山单丛茶、雁球牌山泉米粉、嘉俊牌金柚凉果、雁南飞牌金单丛乌龙茶、客乡牌米粉)。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镇村,现全县发展金柚、蔬菜、茶叶、烤烟、畜牧、水产等种养专业村211个(种植专业村148个,养殖专业村63个);建立了粮食、金柚、脐橙、茶叶、萘李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基地,以省级金柚专业镇石扇为中心的金柚主导农业经济区、以省级旅游专业镇雁洋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农业经济区、以程江为中心的城郊农业经济区、以大坪、梅西为中心的山地农业经济区、以省级工艺专业镇畲江为中心的工艺编织与水产畜牧养殖农业经济区逐渐形成。这些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有效地带动我县相关农业的发展。
五、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化水平仍较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还较大。目前,农民增收困难是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县应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围绕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优质名茶、优质安全果蔬、特色养殖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通过加快西部现代农业产业板块建设,努力形成全县“一镇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切切实实持续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