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市委 “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坚持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确保了我区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增长的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
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增长。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亿元,比增16.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89亿元,比增18.6%,实现利税总额21.03亿元,比增66.51%。
2、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增长的趋势。
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92亿元,比增14%,实现工业增加值6.14亿元,比增11.8%;实现利税总额5.09亿元,比增177.1%;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4.78亿元,比增12.8%,实现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比增10%;实现利税总额10.67亿元,比增143.9%;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8.49亿元,比增14.9%。实现工业增加值20.86亿元。比增12.3%;实现利税总额16.39亿元,比增129%;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9亿元,比增16.8%,实现工业增加值30.89亿元,比增18.6%,实现利税总额21.03亿元,比增66.51%。
3、矿产品制造业、医药化工和电力生产制造业成为工业生产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1-12月,矿产品制造业在广东赛斐蓝宝石科技有限公司的拉动下,实现工业总产值3.52亿元,比增49.6%;医药化工制造业在广东航鑫科技股份公司、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的拉动下,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比增43.8%;电力生产业则在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的拉动下,实现工业总产值59.32亿元,比增28%。
4、畲江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6家,2013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2.89亿元,比增7.7%。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1、七大支柱产业发展不平衡。1-12月,矿产品业、医药化工、电力生产业、竹藤工艺编织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52亿元、2.48亿元、59.3亿元、3.92亿元、17.98亿元和13.65亿元,分别比增49.6%、43.8%、28%、11.4%、9.9%和5.9%,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8亿元,下降10.2%。
2、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大、中型支柱工业企业。目前,我区总共有562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约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1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17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3%,其中,年产值达5-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卡莱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梅县发电厂、梅州华南三一工程机械公司、BPW车轴有限公司、梅州市明珠冶炼有限公司),10-40亿元产值的缺乏,40-50亿元产值的只有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一家,从上可以看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年产值达亿元的企业数量更少,还没有年产值达50亿元、百亿元的工业企业。
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分布分散,产业聚集不足,配套产业不完善,产业聚集效应不强,产业特色不突出。如我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分散在雁洋镇和畲江工业园区;机械制造业,主要分散在城东、扶大镇和畲江工业园区;医药化工制造业方面,主要分撒在梅西镇、松口镇和畲江园区;建材制造业则主要分布在丙村、雁洋、城东、白渡和梅南镇。企业之间缺乏配套协作,产业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4、传统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呈下滑趋势。我区竹藤编织工艺制造的产值由2011年的7.92亿元,下滑到2013年的3.92亿元,下滑幅度达52.5%;建材制造业产值由2011年的18.65亿元,下滑到2013年的13.65亿元,下滑幅度达26.8%。
5、畲江园区总体入园工业企业数量少、年工业产值总量小、特别是缺少大中型工业企业。目前止,畲江园区入园投产工业企业只有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6家,占投产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61.9%,实现工业总产值22.89亿元。在26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达到亿元企业只有4家,还没有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企业。
三、针对我区工业现状和不足,为更好壮大我区工业经济,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力保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促企业发展壮大;要积极培育和造就一批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继续做优做强本地企业如梅雁、宝新能源、超华三个上市公司和华银、BPW车轴、卡莱、振声等一批骨干企业,着力把宝新能源、超华打造成年产值超50亿元或100亿元的工业企业;积极加快航鑫科技,嘉元科技等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
2、积极扶持传统工业企业与新型建材行业。加快建设梅盛伟业年产155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3家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生产线、航鑫科技、凯盛旋窑35万吨新型干法旋窑及余热发电技改等一批新项目。
3、积极培育现有479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力争在现有规下工业企业中造就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 针对区域性分布不均匀现象,政府要加强企业之间配套协作,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集群,要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引进一批高附加值,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项目,形成产业链。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借助各种渠道和平台,不断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广州对接畲江园区,增城对接白渡工业园等的机遇,突出抓好中海油新能源产业园,梅州源远留长建材公司等优质工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