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梅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31亿元
上半年,我区消费市场基本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31亿元,同比增长5.6%。
上半年市场运行特点
1、乡村市场活力增强,比城镇市场增长速度快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乡村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上半年,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8亿元,同比增长6.4%,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3亿元,同比增长5.3%,乡村市场比城镇市场的增速快1.1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依然引领市场发展。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65.77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区社零售总额的86.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10.54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区社零售总额的13.8%。
3、限额以上单位负增长。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大个体共91家。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共实现社零总额17.32亿元,同比下降-5.5%。一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社零额161726.7万元,同比下降 4.2%,64家限额以上的单位中,增速下降的20家;二是限额以上住餐业实现社零额10490.4万元,同比下降19.3%,27家限额以上的单位中,增速下降的有13家。
4、住宿餐饮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上半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54亿元,同比增长4.3%。住宿餐饮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之后,不少中高档住宿和餐饮企业为适应新形势,纷纷采取措施谋求转型,以吸引大众消费、普通消费、个人消费,通过转型升级初显成效,发展逐渐趋向理性,经营形势趋于稳定,餐饮市场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
二、影响我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原因
1、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一定程度制约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家电类下降59.9%、建材类下降13.6%、石油液化气类下降8.7%等影响明显。
2、城市综合体发展缓慢。市区的客都汇、万达广场、东汇城、万佳广场的开业,对我区的零售市场和餐饮业冲击很大,我区虽有锦发君城、客家新世界两个城市综合体的开业,但因规模小、消费群体偏低端等原因,我区的城市综合体并不兴旺。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的建议
1、扶持小微商贸企业做大做强。要利用财政、税务、金融等手段,积极支持小微商贸企业扩大规模,大力提升小微商贸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商贸企业,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加大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整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增强群众消费安全信心。
3、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城乡消费。引导各大商家抓住机遇,扶持电商企业,支持传统实体商业,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积极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加快转型升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促销活动,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