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梅县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各级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根据上级统计部门核定,上半年,梅县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4.6%,比第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从分行业来看,农、林、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速均呈现增长态势,分别为6.3%、15.4%、0.2%和16.9%,而只有畜牧业呈现负增长。(详情见表1)
表1 2024上半年梅县区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占比
指标名称 | 总产值(亿元) | 占比(%) | 增速(%) | 备注 |
农林牧渔业 | 27.22 | 100 | 4.6 | |
农业(种植业) | 16.80 | 61.7 | 6.3 | |
林业 | 0.91 | 3.3 | 15.4 | |
牧业 | 6.56 | 24.1 | -4.2 | |
渔业 | 2.30 | 8.4 | 0.2 | |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 | 0.67 | 2.5 | 16.9 |
一、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保持平稳
今年以来,梅县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统筹谋划,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区上半年共完成粮食面积17.8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7.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早稻收获面积14.23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占比为88.8),同比减少0.1%,受持续降雨和“6·16”特大暴雨灾害影响,单位面积产量463公斤/亩,比上年减少9.6公斤,总产量为6.59万吨,同比减少2.1%。玉米收获面积1.01万亩,总产量0.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1%和61.5%。大豆收获面积0.98万亩,总产量0.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6.9%。其中春收粮食作物1.46万亩,同比下降1.0%,总产0.41万吨,同比增长1.3%。
(二)经济作物生产强支撑
上半年,梅县区各地结合各自基础农业生产实际,不断完善特色种植业,带动群众稳产增收,全区经济作物收获面积21.6万亩,同比增长2.4%。上半年,花生收获面积2.48万亩,产量0.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和3.9%;黄烤烟收获面积1.39万亩,产量0.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4.8%;中草药材收获面积0.78万亩,产量0.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3%和5.6%,其他经济作物均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为农业平稳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1.“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区蔬菜及食用菌收获面积8.07万亩,同比增长2.3%;产量26.63万吨,同比增长4.8%。瓜类收获面积0.3万亩,同比减少0.5%;产量0.74万吨,同比减少3.3%。(见表2)
表2 2024年上半年梅县区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指标名称 | 面积(万亩) | 增长(%) | 产量(万吨) | 增长(%) |
蔬菜及食用菌 | 8.07 | 2.3 | 26.63 | 4.8 |
叶菜类 | 3.52 | 3.2 | 11.31 | 6.8 |
白菜类 | 1.00 | -2.6 | 3.43 | -1.2 |
根茎类 | 1.01 | 1.5 | 2.95 | 2.7 |
瓜菜类 | 0.81 | 6.1 | 1.52 | 6.1 |
豆类 | 0.42 | 5.3 | 1.49 | 5.8 |
茄果类 | 0.59 | 2.0 | 2.19 | 6.0 |
葱蒜类 | 0.50 | -1.9 | 3.04 | -1.1 |
水生菜类 | 0.17 | 3.0 | 0.54 | 3.9 |
食用菌 | -- | -- | 0.05 | 65.4 |
瓜果类 | 0.30 | -0.5 | 0.74 | -3.3 |
2.“果盘子”品种供应更加多样化。今年以来,我区继续调整优化各种水果种植发展,不断增加新品种水果种植。上半年,全区园林水果实有面积41.03万亩,同比增长4.1%,其中柚类面积同比增长4.7%,柠檬面积同比增长29.3%,百香果同比增长18.0%,枇杷面积同比增长48.1%;产量8.9万吨,同比增长7.9%。(见表3)
表3 2024年上半年梅县区园林水果生产情况
指标名称 | 面积(万亩) | 增长(%) | 产量(万吨) | 增长(%) |
园林水果 | 41.03 | 4.1 | 8.90 | 7.9 |
梨 | 0.10 | 2.7 | 0.11 | 4.6 |
柑橘类水果 | 32.10 | 4.5 | 0.82 | 20.8 |
热带水果 | 2.94 | 5.1 | 2.69 | 11.2 |
其他水果 | 5.89 | 1.7 | 5.28 | 4.7 |
(三)畜牧业生产持续下降
1.生猪存栏稳定增长,出栏下降。今年来,梅县区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强化政策指导服务,加强疫情防控,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上半年,全区生猪存栏20.56万头,同比增长2.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65万头,同比下降8.8%。生猪出栏17.02万头,同比下降4.3%。
2.牛羊存栏持续下降。上半年,全区活牛存栏0.67万头,同比下降8.3%,羊存栏1.57万只,同比下降5.8%,由于牛羊养殖周期长、资金周转慢,造成家庭散养户养殖意愿不高,因此养殖规模呈逐年递减。
3.家畜存出栏均下降,活鸡出栏略有增长。上半年,活家畜存栏234.45万只,同比下降11.7%,其中活鸡存栏169.4万只,同比下降9.5%;上半年活家畜累计出栏473.1万只,同比下降9.9%,其中活鸡出栏290.9万只,同比增长1.4%。
4.肉产量结构以猪肉为主。上半年,猪牛羊禽四肉产量生产2.04万吨,同比下降7.2%,猪肉为主要消费肉类。其中猪肉产量为1.39万吨,下降6.7%;牛肉产量159吨,同比增长4.8%;羊肉产量255吨,增长4.7%;禽肉产量0.62万吨,下降8.9%。
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种粮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集约经营的热情不够,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长效机制难建立。
(二)农村主要劳动力和乡村人才年龄偏大,人才向外流失较多。
(三)持续降雨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三、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各种农田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健全农作物种植保险制度,减少灾害对农业、农民生产的影响和损害,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不断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二)通过加强各种实用农业技能培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技能。
(三)通过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智慧化、数字化和高效化发展,从而减少天气灾害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