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梅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4.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情况
2023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在1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增长的有54家,占规上工业总数的比重为49.5%;同比减少的有51家,占规上工业总数的比重为46.8%;完全停产的工业企业有4家,占规上工业总数的比重为3.7%。
二、工业支柱产业及骨干企业情况
(一)六大支柱产业情况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六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8.9亿元,同比增长14.9%,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7.94%。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有: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及医疗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21.9%、44.1%、8.3%、15.7%和23.6%;比去 年同期下降的只有建材行业,同比下降16.2%(详见表)。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 |||
单位:亿元、% | |||
支柱产业 | 现行价总产值 | ||
本月止累计 | 去年同期累计 | 23年比22年可比价对比增减+.-% |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214.81 | 193.75 | 12.5 |
六大行业占总产值 | 188.9 | 166.85 | 14.9 |
六大行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 87.9 | 86.1 | - |
1.电力生产业总产值 | 48.47 | 40.36 | 21.9 |
电力生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 22.6 | 20.8 | - |
2.电力供应业总产值 | 23.49 | 16.55 | 44.1 |
电力供应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 10.9 | 8.5 | - |
3.建材总产值 | 10.93 | 13.23 | -16.2 |
建材行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 5.1 | 6.8 | - |
4.电子信息新材料总产值 | 65.9 | 61.77 | 8.3 |
电子信息新材料占总产值的比重 | 30.7 | 31.9 | - |
5.装备制造总产值 | 35.71 | 31.32 | 15.7 |
装备制造行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 16.6 | 16.2 | - |
6.医药及医疗设备制造业总产值 | 4.4 | 3.61 | 23.6 |
医药及医疗设备制造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 2.1 | 1.9 | - |
(二)六大骨干企业情况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六大骨干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46.93亿元,同比增长16.4%,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8.4%。(详见表)。
2023年梅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骨干企业产值完成情况表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累计增长%(可比价) |
合 计 | 16.4 | |
1 | 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 | 22.2 |
2 |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4 |
3 | 广东宝新能源电力销售有限公司 | 44.1 |
4 |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 | 27.5 |
5 | 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6.2 |
6 | 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0.6 |
三、影响规上工业增长的因素
(一)拉动生产增长的因素
一是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2.76亿元,同比增长27.3%,拉动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7.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2.73亿元,同比增长17.8%,拉动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1个百分点。
二是规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16亿元,同比增长28.8%,拉动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6.31亿元,同比增长27.7%,拉动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个百分点。
(二)制约生产的不利因素
我区建材行业仍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影响。2023年,全区建材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0.93亿元,同比下降16.2%,直接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2个百分点。
四、2024年工业生产面临的形势
根据发改、科工商务及统计部门近期开展的2024年工业增长点的调查,2024年预计能实现工业产值增加点仅约3亿元,而工业产值减少点约15亿元,将严重影响我区明年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明年电力生产业市场价格下调、电力供应业销售电量和电价降低,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业的电解铜箔市场不景气原因。
五、几点建议
一是要持续加强招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引进、建设、投产工业项目,同时注重培育中小企业上规模做强做大,多措并举培育企业上规模。
二是要积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巩固电力、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高端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深入实施暖企行动,职能部门持续深入相关骨干企业、困难行业,尽力为企业解决生产面临的困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信心,促进企业正常生产、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