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区认真贯彻落实 “稳增长、促消费”的各项工作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消费品市场逐渐恢复,市场销售规模持续扩大。1-9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53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3.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低0.6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仍占主体地位。前三季度,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98亿元,同比下降1.3%,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5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9%。
(二)从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均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商品零售额96.46亿元,同比增长1.5%;餐饮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8.5%。
(三)从分类别来看,生活类、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趋势向好。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单位主要零售商品类别中,9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其中:日用品 类增长5.0%,饮料类增长4.2%,化妆品类增长4.0%,烟酒类增长3.9%。
前三季度梅县区限额以上单位分商品类别零售增速及变动情况
商品类别 | 1-9月增速(%) | 1-6月增速(%) | 增速变动 (百分点) | 备注 |
粮油、食品类 | -4.5 | -8.7 | 4.2 | |
饮料类 | 4.2 | 2.8 | 1.4 | |
烟酒类 | 3.9 | 2.8 | 1.1 |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3.3 | 2.5 | 0.8 | |
化妆品类 | 4.0 | 3.1 | 0.9 | |
日用品类 | 5.0 | 2.6 | 2.4 |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3.7 | -1.2 | 4.9 | |
中西药品类 | -15.6 | -30.6 | 15.0 |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23.1 | -50.0 | 73.1 | |
家具类 | -74.9 | -69.5 | -5.4 | |
石油及制品类 | -21.7 | -20.3 | -1.4 | |
汽车类 | -21.7 | -21.0 | -0.7 |
二、消费市场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消费品市场对汽车类商品的销售依赖性强。前三季度,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最大的是汽车类商品,全区20家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1.8亿元,同比下降21.8%,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拉低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个百分点。
(二)住宿和餐饮业增速放缓,拉动力减弱。随着经济形势的低位运行,住宿和餐饮业在新的环境下,增速开始放缓。前三季度,我区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8.5%,比上半年放缓1.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速虽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基数小、占比小,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影响有限。
(三)受电子商务冲击,实体消费受影响。受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影响,传统商贸企业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销售增长放缓,盈利能力减弱,经营难度不断加大。网上购物以其低价格及选择多吸引了众多中青年消费群体,改变了多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由于我区的商贸市场以传统消费为主,网购对我区的商业实体店产生很大冲击,消费分流现象严重。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一批新兴贸易大企业落户梅县区,提升企业落户手续的办理速度,力争落户企业以法人单位注册。
(二)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开拓新型消费热点。结合居民消费习惯的差异,增加产品和服务的差别化供给,有效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积极开拓新的消费热点,除了继续发挥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撑性作用的同时,围绕文体、旅游、医疗、教育、养老、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借力城镇化发展,积极推进乡村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连锁公司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升城乡商贸服务功能,改善和提升农村市场购物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四)加大电商平台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利用网络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贸易方式开拓市场,积极推动企业自身网站的建设,为我区消费市场带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