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梅县区委、区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的工作安排,踔厉奋发担使命,比学赶超促发展,实现疫情防控大战全胜、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一、GDP实现正增长
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8.26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8.62亿元,同比下降4.7%;第三产业增加值99.68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2:33.0:41.8。
1、从纵向看:2022年梅县区经济总体呈现“平开、触底、回升、企稳”的发展态势,与全省、全市平均走势保持基本一致,但降幅和升幅均大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从三次产业构成看: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由2021年的25.0:33.4:41.6调整优化为25.2:33.0:41.8。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均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整体结构保持基本稳定。
3、从拉动力看:农林牧渔业成为拉动我区2022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788.1%。但工业拉低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093.3%;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拉低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736.7%,成为拉低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4、GDP分产业、分县(市、区)对比来看:我区各产业中,一产、二产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产增速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5、从核算指标的角度看:参与GDP核算的41个指标中,剔除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发展速度、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发展速度、管道运输营业收入发展速度(全省)3个指标本区暂无外,我区有17个指标实现正增长、21个指标同比下降。
(一)从主要经济指标看:经济增速总体呈“平开、触底、回升、企稳”走势
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工业用电量等指标的增速呈“平开、触底、回升、企稳”走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波浪式”走势;外贸进出口呈下降走势。
(二)从供给端看:农业、服务业稳步增长,工业、建筑业小幅下降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2022年,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97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1.04亿元,同比下降14.7%;牧业产值14.17亿元,同比增长10.0%;渔业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2.3%。
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蔬菜产量52.0万吨,同比增长3.8%;水果产量83.66万吨,同比增长4.5%,猪肉产量2.49万吨,同比增长2.3%,水产品产量3.07万吨,同比增长2.2%。
2、工业生产小幅下降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0.46亿元,同比下降1.5%;实现工业增加值53.1亿元,同比下降5.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
(1)从三大门类看:各门类均不同程度下降。2022年,全区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84亿元,同比下降16.1%;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3.92亿元,同比下降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8.34亿元,同比下降7.9%。
(2)从支柱产业看:六大支柱产业升跌各半。2022年,全区六大支柱产业共实现产值164.88亿元,同比下降2.1%,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6.6%。其中:产值同比增长的有: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业、电力供应业和医药及医疗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2.9%、9005.5%、和19.9%;比去年同期下降有电力生产业、建材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同比下降21.5%、38.1%和23.1%。
(3)从拉动力看:电力供应业贡献突出。2022年,全区规上电力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比增8881.7%,拉动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成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4)从园区角度看:畲江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呈前高后低走势。2022年,畲江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06亿元,同比下降5.5%。分别比一季度(24.2%)、上半年(12.7%)、前三季度(2.6%)下降29.7、18.2、8.1个百分点,呈逐季下降且降幅扩大走势。
3、建筑业总产值持续下滑,但新开工面积出现小幅回升
(1)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持续下滑。2022年,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2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
(2)房屋施工面积减少,但新开工面积出现小幅增长。2022年,全区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56.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全区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业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42.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5%。
4、第三产业(服务业)稳步增长
2022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9.68亿元,同比增长1.4%,比前三季度(0.1%)扩大1.3个百分点。
增加值同比增长的行业:金融业共实现增加值16.71亿元,同比增长1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保持较快增长,教育,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9.3%、7.7%、6.3%。
增加值同比下降的行业:住餐和餐饮业同比下降3.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9%;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4%。
(1)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
2022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4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6%;其中:住宅类面积完成39.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9%。全区商品房销售额完成23.56亿元,同比下降42.5%;其中住宅类销售额完成20.79亿元,同比下降38.5%。商品房销售均价5246.4元/平方米(去年同期5329.8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6%。
(2)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余额均较快增长
2022年,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1.15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9.02亿元,同比增长11.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4.68亿元,同比增长15.3%。贷存比为66.8%,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三)从需求端看:固投好于消费,消费好于进出口
1、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幅度增长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57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前三季度扩大4.8个百分点(详细情况见图3)。其中:项目投资完成72.71亿元,同比增长37.6%;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24.68亿元,同比增长18.1%;技改投资完成14.74亿元,同比增长29.2%;房地产投资完成19.86亿元,同比下降40.3%。
(1)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22年,全区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47亿元,同比增长127.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4.68亿元,同比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1.43亿元,同比下降1.5%。
(2)从资本类型看:民间投资下降幅度大。2022年,全区民间投资完成47.12亿元,20.9%,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板块民间投资下降幅度较大。
(3)从房地产市场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行。202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86亿元,同比下降40.3%,严重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市场销售规模小幅下降
202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05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图(详细情况见图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31.70亿元,同比下降11.6%。
(1)从消费类型看,各类型消费均下降。2022年全区商品零售额132.14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前三季扩大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2.91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1个百分点。
(2)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乡村好于城镇。2022年全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8.93亿元,同比下降3.5%,降幅比前三季扩大1.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销售额36.12亿元,同下降0.9%,降幅比前三季扩大0.4个百分点。
3、外贸进出口大幅下降
202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4.05亿美元,同比下降19.6%。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25.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52亿美元,同比下降4%;进口总额完成1.52亿美元,同比下降36.6%。
4、财政收入持续下降,财政支出持续增长
2022年,全区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3亿元,同比下降19.2%,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3.94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前三季度缩小1.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工业投资比重偏小
202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7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项目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27.78亿元,占比32.3%;而工业投资仅完成24.68亿元,占比26.7%,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实体经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而且,我区工业投资过于依赖重点企业嘉元科技,可持续性较差。
(二)房地产市场近期走出低迷的难度较大
1、从房地产主要指标看:2022年,我区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下降、销售面积(销售额)下降、销售均价下降、待售面积上升的“四降一升”态势。①开发投资持续下降。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9.86亿元,同比下降40.3%。②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下滑。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44.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6%。③销售额增速持续下行。全区商品房销售额23.56亿元,同比下降42.5%。④待售面积上升较快。全区房地产待售面积192.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⑤销售均价持续小幅下行。全区商品房销售均价5246.41元,同比下降1.6%。
2、从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看:2022年,我区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为51.5个月,全市最高。我区房地产库存192.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3.31万平方米;商品营业用房36.77万平方米;办公楼2.34万平方米;车位及其他80.34万平方米。我区商业和车库车位库存较大,商铺受电商发展的影响,实体店冲击大,商铺销售不景气,去库存压力大。
(三)工业生产低位运行
在疫情、能耗“双控”等综合复杂多种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10亿元,同比下降5.4%。制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火力发电生产业低位运行。由于受上半年南方地区雨水充沛,西南地区水力发电大幅增加及燃料煤价格仍在高位、电网上网结算价格较低等因素及广东电网调度方式的共同影响,全年累计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同比下降22.8%,直接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2个百分点;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6个百分点。二是建材行业生产不景气。受房地产市场疲软,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区水泥生产等建材行业生产低位运行。全年,建材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同比下降38.1%,直接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5个百分点。三是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业生产大幅下降。受加强运输行业规范管理影响,重点企业生产的产品前期需求透支过量,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制约整个装备制造业的上升,全年,装备制造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0.98亿元,同比下降23.1%,直接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4.2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恢复
1、汽车类消费依然乏力,燃油车销售下降明显
2022年,受经济下行,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效果减弱等因素影响,全区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12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燃油车实现零售额17.61亿元,同比下降19.7%,拉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10.8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作为我区最大的商品零售类别,零售额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比重占60%以上,直接影响我区消费品市场走势。
2、住宿和餐饮业恢复缓慢
住宿和餐饮业属人员接触性、集聚性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疫情影响,特别是下半年本地疫情,正面冲击我区住宿餐饮行业。本地疫情下,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严控人员集聚,人员流动减少,许多大型聚会聚餐、宴请、旅游、商务等活动受限,使我区有所回暖的住宿餐饮企业再次受冷,恢复缓慢。2022年全区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单位,客房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2.2%;餐费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7.9%。
三、2023年经济形势的预判及相关建议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国家防疫政策的转变,大大减少了人员的限制,为经济的全面回归常态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全面复苏提供了必要条件;二是国家、省、市各级均把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工业方面,嘉元时代10万吨铜箔生产线有望于下半年投产,将为我区规上工业增长带来新动力。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低位运行。房地产业上游连接财政土地出让金收入、建筑材料,中游连接建筑业、运输业,下游连接金融业、中介业、家具家电消费等行业。根据有关测算,房地产业直接关联增加值占GDP的30%以上,我区房地产业的下行将明显拖累经济增长。二是第一产业占比过大将拖累我区经济增速。2022年,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2%,比全市平均水平(19.6%)高5.6个百分点,在当前经济复苏加速阶段,将对我区经济增长产生拖累效应。预计2023年我区经济将恢复常态增长,经济增速相对比较乐观。
建议区委区政府抓好: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住当前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实施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机遇,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继续大力支持铜箔、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二是加快商品房去库存,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三是促金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水平。四是高度关注汽车、商超、家电等重点领域对社零增长的影响,同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内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