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回暖、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增速持续回升
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19.95亿元,同比增长3.5%,比全市平均增速(1.5%)高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64亿元,同比增长2.4%,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92亿元,同比增长7.6%,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40亿元,同比增长0.8%,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详细情况见表1):
从季度看,经济回暖、向好信号非常明显。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5%,分别比一季度(-7.0%)、上半年(-1.5%)、前三季度(2.0%)回升10.5、5.0和1.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非常明显。
表1:
2020年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表
单位:万元
总量 | 增速 | 拉动百分点 | 贡献率% | |||
地区生产总值 | 2199533 | 3.5 | 3.5 | 100.0 | ||
农林牧渔业 | 570484 | 2.5 | 0.6 | 15.9 | ||
工业 | 598303 | 9.7 | 2.9 | 84.1 | ||
采矿业 | 23445 | 9.1 | 0.1 | 3.2 | ||
制造业 | 236864 | -6.9 | -1.1 | -30.9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37995 | 29.7 | 3.9 | 111.8 | ||
建筑业 | 111245 | -6.5 | -0.3 | -8.8 | ||
批发和零售业 | 145457 | -6.1 | -0.5 | -13.3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0221 | 1.8 | 0.1 | 2.2 | ||
住宿和餐饮业 | 42119 | -11.2 | -0.2 | -6.7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5961 | 14.5 | 0.3 | 8.1 | ||
金融业 | 137214 | 4.6 | 0.3 | 7.5 | ||
房地产业 | 172270 | -2.1 | -0.1 | -4.0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1419 | -3.2 | -0.1 | -3.5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2938 | 5.6 | 0.0 | 0.9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9298 | 11.3 | 0.0 | 1.2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4827 | 0.9 | 0.0 | 0.3 | ||
教育 | 73265 | 7.8 | 0.2 | 7.0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1083 | 8.3 | 0.1 | 3.1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269 | -14.1 | 0.0 | -0.3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72158 | 5.7 | 0.2 | 6.5 | ||
第一产业 | 566359 | 2.4 | 0.5 | 15.2 | ||
第二产业 | 709199 | 7.6 | 2.6 | 75.3 | ||
第三产业 | 923975 | 0.8 | 0.3 | 9.4 | ||
从与兄弟县(市、区)的比较来看,第二产业增速优势比较突出(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2020年梅州市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对比表 | |||||||||||||||||
计量单位:万元 | |||||||||||||||||
县(市、区)名称 | 按当年价格计算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地区生产总值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其中:工业增加值 | 其中:工业增加值 | ||||||||||||||||
梅州市 | 12079766 | 2449602 | 3672304 | 2637147 | 5957860 | 1.5 | 0.7 | 1.5 | 2.1 | 1.8 | |||||||
梅江区(含市直) | 2665590 | 85288 | 1107318 | 918506 | 1472984 | -0.8 | -11.7 | -1.6 | 0.0 | 0.7 | |||||||
梅县区 | 2199533 | 566359 | 709199 | 598303 | 923975 | 3.5 | 2.4 | 7.6 | 9.7 | 0.8 | |||||||
兴宁市 | 1791668 | 516986 | 268741 | 207878 | 1005941 | 0.4 | 1.6 | -8.3 | -7.3 | 3.7 | |||||||
平远县 | 778752 | 151641 | 210774 | 162261 | 416336 | 1.9 | 2.9 | 4.9 | 7.7 | -0.5 | |||||||
蕉岭县 | 1001280 | 174656 | 443850 | 308909 | 382774 | 5.1 | 5.0 | 8.0 | 8.7 | 2.2 | |||||||
大埔县 | 911028 | 269429 | 178562 | 142293 | 463038 | 1.7 | 3.5 | 2.4 | -1.7 | 0.5 | |||||||
丰顺县 | 1102260 | 263995 | 393349 | 169170 | 444916 | 0.4 | 1.2 | -1.7 | -5.5 | 2.1 | |||||||
五华县 | 1629655 | 421247 | 360513 | 129826 | 847895 | 2.3 | 1.2 | 3.7 | 4.4 | 2.1 | |||||||
说明: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 |||||||||||||||||
(一)从主要经济指标看:经济活跃度持续回升
从主要指标看,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全社会用电量等指标,从上半年开始到年底,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或降幅收窄走势(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2020年度梅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情况表
指标名称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度 | 全年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7.0 | -1.5 | 2.0 | 3.5 |
其中:第一产业 | 1.9 | 4.1 | 3.4 | 2.4 |
第二产业 | -10.7 | -2.3 | 4.2 | 7.6 |
#工业 | -8.6 | -1.8 | 6.6 | 9.7 |
第三产业 | -7.4 | -3.1 | -0.5 | 0.8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3.2 | -6.4 | 5.2 | 3.8 |
固定资产投资 | 17.8 | -8.0 | -6.4 | 0.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2.8 | -15.0 | -8.7 | -5.4 |
进出口总额 | 4 | -53.3 | -44.5 | -36.0 |
出口总额 | -5 | -50.0 | -42.8 | -35.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5.7 | -6.1 | -7.9 | -8.2 |
税收收入 | -9.2 | -13.3 | -3.7 | -5.5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 9.5 | 9.7 | 10.9 | 11.18 |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 17.1 | 18.6 | 22.8 | 31.88 |
全社会用电量 | -9.0 | 0.1 | 2.3 | 3.2 |
工业用电量 | -17.5 | -6.8 | -3.4 | -0.6 |
规上工业用电量 | -24.3 | -11.3 | -6.5 | -3.5 |
(二)从供给端看:供给力度持续扩大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产品供应有保障
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8.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62.74亿元,同比增长3.3%,林业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5.3%,牧业产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0.1%,渔业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3%。
2020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8.67万亩,比增0.7%;总产量17.51万吨,增长0.1%;全面完成粮食考核任务。蔬菜产量47.52万吨,增长3.2%;水果总产量76.1万吨,增长4.1%,其中柚类总产量55.6万吨,同比增长4.2%;水产品产量29983吨,同比减0.6%。
2、工业生产持续恢复,骨干行业贡献突出
(1)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7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增加值7.29亿元、19.23亿元和33.63亿元,增速分别为-13.2%、-6.4%和5.2%。从分行业来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92亿元,同比增长10.8%;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同比下降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7.33亿元,同比增长31.5%。
(2)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72亿元,同比增长59.7%。其中:火力发电生产业实现利润总额17.44亿元,同比增长155%。
(3)畲江园区规上工业产值较快增长。2020年,畲江园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10.2%。园区全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3%。
3、建筑业总产值降幅收窄,施工面积扩大
(1)总产值降幅收窄。2020年,全区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59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个百分点。从分资质等级来看:全区共有一级资质企业2家,完成产值3.26亿元,同比下降43.7%,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7个百分点;二级资质企业24家,完成产值23.39亿元,同比下降4.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级资质企业29家,完成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7.2个百分点。
(2)房屋施工面积扩大。2020年,全区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业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386.9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350.47万平方米增加36.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4%,增幅比前三季度(5.3%)扩大5.1个百分点。
4、服务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
2020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40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2亿元,同比增长1.8%;受在线教育、“云”办公扩大信息服务需求影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14.5%;金融业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13.72亿元,同比增长4.6%;金融市场对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强,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0.22亿元,同比增长31.88%;房地产业增加值17.23亿元,同比下降2.1%;教育业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7.8%;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增加值3.11亿元,同比增长8.3%。
(三)从需求端看:有效需求持续改善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长较快
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增速比前三季度(-6.4%)高6.5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其中: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8%;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3.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9.7%。
(1)从三次产业投资看:各产业投资增速差异大,第一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6.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8%。
(2)从资本类型看:民间投资有所增长。2020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
(3)从房地产市场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小幅下降。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0%,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89.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降幅比前三季度(-11.9%)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面积完成74.92万平方米,下降15.6%;全区商品房销售额完成50.71亿元,同比下降19.7%,降幅比前三季度(-20.1%)收窄0.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均价5693.24元/平方米(去年同期6358.0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0.5%。
2、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乡村快于城镇
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亿元,同比下降5.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6亿元,同比下降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94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城镇少3.2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31.2亿元,同比下降6.2%,餐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2.2%。按销售规模分,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33.02亿元,同比下降5.5%,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13.5亿元,同比下降5.3%。
3、外贸进出口降幅大幅收窄
202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2.77亿美元,同比下降3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完成1.83亿美元,同比下降35.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3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完成0.93亿美元,同比下降3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0.6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0年,梅县区经济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持续稳步恢复态势,生产端和需求端均持缓复苏,发展经济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但前期经济运行受疫情冲击较大,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对经济稳步恢复造成较大压力。
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固,发展后劲略显不足。从GDP来看,2020年我区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火力发电业的拉动作用,我区GDP增长3.5%,分别比一季度(-7.0%)、上半年(-1.5%)、前三季度(2.0%)回升10.5、5和1.5个百分,复苏势头强劲。但是,若剔除火力发电生产业对GDP增长3.9个百分点的贡献,全区GDP增长仅为-0.4%,将明显低于全国(2.3%)、全省(2.3%)、全市(1.5%)平均水平。火力发电属国家限制发展行业,上升空间比较有限,将严重制约我区发展后劲。
从房地产销售来看,房地产的带动作用锐减。2020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销售均价同比分别下降10.3、19.7和10.5%,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业将带动上游财政收入、建材、建筑、运输业,下游金融、中介、家具、家电等行业下行,拖累我区经济增长。
(一)工业生产形势仍然不乐观
1、产值下降企业数量较多。2020年,全区9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同比增长速度超20%的只有23家,占比23.7%;产值同比下降幅度超20%的24家,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7%;全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只有26家,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8%,比去年同期减少3家亿元企业。
2、部分行业下降幅度较大。一是水泥和混凝土行业,受下游项目建设工地减少, 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水泥行业和商品混凝土行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4.27元和1.0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7.4%和25.8%,分别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二是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下游行业全年复工复产较后,下游需求、尤其是电解铜箔需求不及预期,增加值下降较大,2020年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5元,同比下降14.5%,直接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
3、出口企业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出口外贸型制造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又叠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订单锐减,至使工厂延时开工,物流受阻,部分企业出现订单取消或延期交货,开工不足,产能利用率偏低。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13亿元,同比下降32.5%。在22家出口企业中,产值下降20%以上的出口企业有10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比重为45.5%;产值增速在20%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比重为4.5%。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略显不足
1、高铁、高速公路的高基数影响。我区东环高速和葵岗高速出口项目已于2020年底完工,目前仅双龙高铁刚刚开工,且我区范围所占份额小。2020年全年高铁投资完成2.22亿元,梅大高速东环支线完成4.8亿元,葵岗高速出口完成1.2亿元,合计8.22亿元,高速两个项目均于年底完工建成通车,至目前为止,暂时未有高速公路项目开工。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完工,预计明年将严重拉低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2、房地产项目储备不足。2020年新开工房地产项目较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大,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且2020年全年土地成交量少,预计2021年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将大幅减少。
(三)消费需求仍较疲软
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0亿元,同比下降5.4%,增速虽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3.9%)相比,仍有1.5个百分点的差距,显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不够。2020年上半年以来,国家启动了汽车、家电下乡政策,但因本次入选的汽车大部分是合资品牌,车型受限,农户所需的创业用车(小货车、小面包车)都没在优惠范围内,消费能力较强的城镇居民均不享受本次汽车的优惠,政策未达预期目的。本次列入家电下乡的产品基本都是过时的老旧产品,有消费能力的农户看不上,消费能力较差的农户则不会选择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更换家电。
三、对2021年一季度经济形势的预判
进入2021年,梅县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将对全区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同时新冠疫情有可能有所反复,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对经济稳步恢复造成影响。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国内外经济持续稳步恢复为梅县经济的进一步恢复提供了有利支撑。根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21年全国经济将增长7%-8%,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二是随着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并逐渐上市,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将持续消退,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逐步好转,叠加前期出台的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以及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提升消费能力,消费市场稳步恢复向好的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从不利的条件看:受政策影响,我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生产形势不明朗,有下行的风险。
综上,预计2021年梅县区经济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向好,延续当前持续恢复态势,预计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