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梅县区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明确做大县域、做强产业、做特镇村、做美乡村、做活文旅、做优生态、做实作风“七大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精心书写“三年初见成效”的精彩答卷。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通报,梅县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成效突出,是全省15个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的县(区)之一。从今天起,梅县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梅县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篇《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梅县区持续做大县域、做强产业,推动兴业、强区、富民一体发展,探索多种路径为县域经济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
2023年,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258.5亿元,比增7.6%,获省、市“百千万工程”综合考评优秀等次;2024年,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276.75亿元,比增4.0%,发展增速跑赢全省、全市,入选广东各区(除广州、深圳外的市辖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十五;近三年GDP平均增速6%。2025年前三季度,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约192.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约8.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梅县区聚焦系统发力,谋实破局新路径。近年来,梅县区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三级书记主抓“百千万工程”,在全省率先聘任典型区规划建设总师,优化区镇村规划,出台188项政策文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百千万工程”部署到哪里,资源力量就跟进到哪里,近三年共统筹超50亿元资金优先投向“百千万工程”,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
产业兴旺是县域经济繁荣的基石。近年来,梅县区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投入46.1亿元建设“一园一区一港一地”产业平台,提速改造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壮大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外向型产业。2024年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占比53.23%。今年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9.22亿元,同比增长35.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梅县区坚持“一把手”招商,积极推行“全员招商”,瞄准龙头企业、链式企业等精准招商,组建30支招商队,高标准配齐招商队伍。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审批代办中心,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要求,打造“速办·能办”政务服务品牌,连续五年获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绩效管理优秀等次。2023年以来,梅县区引进125个项目。
为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梅县区还通过高位推动、精准施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支持、培育和引进“四上”企业,实现数量突破和质量提升,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梅县区“四上”企业共有492家,“四上”企业总量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