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园。在叶剑英纪念馆,习近平向叶剑英铜像敬献花篮,参观叶剑英生平事迹陈列。随后,又参观叶剑英故居。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要结合党史宣传教育,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连日来,叶剑英纪念园迎来一批批游客,大家在珍贵史料和实物前驻足凝思,从革命文化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游客:“我们从北京过来的,来了(梅州)以后听说这地方不错,正好习近平总书记也来调研了,我们就过来看看。”
谆谆话语,掷地有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纪念园的工作人员振奋不已、信心倍增。他们正谋划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展陈,通过馆校合作、巡演巡讲等方式将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使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心扉,为梅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而持久的精神动力。
叶剑英纪念馆宣教部部长李苑苑:“我觉得非常激动,可以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新时代纪念馆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强调,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叶剑英纪念馆文史研究中心主任江丽媚:“我将与同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全面整理、系统研究叶剑英史迹,进一步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加强馆校合作,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为推动纪念园与大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党的事业血脉永续、薪火相传,关键在青少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学校主动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青少年感受革命精神,用信仰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梅县区叶剑英红军纪念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凌珊:“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融入’,第一是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仪式。第二是将红色基因融入行走的课堂,我们的思政课走进雁洋的田间地头、科技基地,让孩子们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中,厚植家乡情怀。第三是将红色基因融入时代的脉搏,孩子们在北斗实验室里探索科技,在机器人赛场上追逐梦想,在军事训练中锤炼意志。”
梅县区叶剑英红军纪念小学学生黄雅诗:“作为南福村的孩子,我想对习爷爷说,谢谢您的牵挂,我们一定会好好读书,认真学习知识,将来我要学好科技知识,帮家乡的金柚产业(做得)越来越好,还要讲好南福村的故事,雁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