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县区把农文旅融合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资源、培育新业态,打造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让其逐步成为粤东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走进丙村镇溪联村“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墙壁上张贴着“百千万工程”的有关内容和溪联村村史,多媒体功能一应俱全。乡村大讲堂旁则是风景优美的生态小公园,也是“网红打卡地”。这些以前都是闲置场所,溪联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让其成为研学、团建的好去处。

近年来,丙村镇成立了溪联村富民强村管理有限公司,以乡村大讲堂农产品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为纽带,对丙村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销售,不断擦亮丙村“土特产”名片,成立至今累计收入43.2万元。
丙村镇溪联村干部张衡:“立足‘乡村大讲堂+强村公司’导向,探索成立‘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聘请乡村建设顾问和产业发展顾问,完善运营团队,积极盘活大讲堂旁闲置地块,建设一个生态小公园,推动乡村大讲堂、万里碧道、红梅公园等美丽风景和人文景观串点连线,打造可供游客参观打卡、露营派对、休闲度假、婚礼庆典、餐饮美食等的新网红公园。”

在松口古街,由百年历史的旧港务所改建而成的松口印象酒店,设计灵感源自客家围屋与“下南洋”航船,既满足游客吃住游玩的需求,又成为展示客侨历史文化和客家风情的新平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新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酒店的文创产品如邮票、冰箱贴等也非常畅销。
松口印象酒店主理人陈文静:“我们松口印象酒店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客流量还是非常棒的,10月1号至6号基本上都是100%满房,非住宿的消费也是有剧增的。下南洋博物馆的试运营开放,以及步行街边、江边商业街的热闹,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

此外,由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活化旧建筑建成的新型电力服务空间“松口E站”也为游客带来休憩打卡、电力科普等全新旅游体验。据了解,“松口E站”整体设计有机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民国特色风情,巧妙还原了松口古镇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在融入地域特色的同时不断注入时代新意,实现与松口古街建筑相互融合。
梅县区还聘请专业团队担任顾问,着力打造松口古镇“一街四片多点”空间保护格局,努力实现“古镇与良田共存、产业与乡村共兴”。同时,依托村庄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古镇核心区复原“三大行动”谋划布局古镇新业态,打造更多旅游场景、消费场景引客来梅,推进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

松口镇驻松东社区工作组组长何传玺:“首先,是保护性的修缮,留住古街的肌理。对古街的骑楼群进行‘修旧如故’的改造,重点修复移民广场到火船码头段的老字号商铺、南洋风格立面,同时对‘三线’进行整治、优化排水。其次,是植入新的业态,激活商业的活力。继续盘活空置闲置的骑楼,引入客侨文化主题民宿、客家非遗手作工坊以及南洋风情咖啡馆等业态。第三,是策划好主题活动,讲好古街故事。依托古街的码头、商号等历史场景,举办非遗技能培训、客家山歌展演等活动,让游客在古街中触摸历史、感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