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走进梅县区南口镇南龙村,连片平整的土地如绸缎般铺展。从空中俯瞰,田块规整、排列有序。这一边,玉米正茁壮生长,那一头,茄子、豆角等蔬菜已硕果累累。谁能想到,数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

从空中俯瞰,南龙村田块规整、排列有序。
与许多村庄类似,南龙村也面临着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年人无力耕种的被动局面,不少田地被撂荒。“以前地里的草比人还高。”村党支部书记黄芳表示,转机始于梅县区开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南龙广场一角。
为快速推进复耕复种工作,南龙村开展土地流转动员行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叔公头”共同协调等方式,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以500元/亩价格集约流转了700亩连片土地,其中包括邻村的200亩土地。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南龙村荒地变“宝地”。
随后,南龙村引进广东客家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探索“稻鱼稻虾共生”模式基础上,连片种植500亩水稻,打造120亩“粤禾丝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轮作萝卜、包菜等蔬菜。“南龙村土地平整、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租金也合适。”客家汇创始人、南龙村“产业村长”钟春晓道出投资缘由。

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增加收入。
优越的耕种条件也吸引了清远人谭志强。去年8月,谭志强流转40亩土地种植蔬菜,“这里水土好,今年天公作美,收成不错,我们信心很足。”

玉米地里,农户们正在劳作。
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正在给蒜苗施肥的陈姨笑着说:“现在我种了一亩蒜苗和一些蔬菜,每天都有固定的客户上门收购,我们只管种,不愁卖。”

茄子、豆角等蔬菜硕果累累。
据统计,2024年南龙村产出水稻约500吨,其中丝苗米150吨;荷花鲤鱼2000公斤;罗氏虾1.5万公斤;玉米400吨;年产值超500万元。这一连串数字,是南龙村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南龙村通过水稻、玉米轮种,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在发展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南龙村还利用冬闲田种植观赏油菜花,发展乡村旅游;并与科研机构、食品公司、旅行社等合作,推出农耕科普研学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让“产业兴、人气旺”成为村庄新貌。

南龙村盘活闲置屋顶资源,发展“阳光经济”。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给这座村庄带来的改变远不只产业。走进南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可见房屋外立面焕然一新,楼内乒乓球声此起彼伏,楼前停车场的光伏板正持续“生金”。

南龙村筹集资金建成多功能广场,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娱乐。
“今年我们重点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整合教育、服务、展示等用途,并增设休闲运动空间,方便村民使用。”黄芳介绍,近年来,南龙村还积极推动乡村绿化美化,筹集350多万元建成多功能南龙广场,完成1.25公里生态廊道建设,种植978株树木打造三个主题林,推动38户农户建成“美丽庭院”,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南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外立面焕然一新。
“我们将持续打造‘南龙贝贝南瓜’‘南龙金光番茄’等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黄芳说,村里已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集约危旧房屋建设了便民篮球场,接下来计划在篮球场上安装600平方米的光伏板,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实现便民与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