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保(1903—1971),梅县梅南耕郑人。1926年毕业于梅州中学,同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并在中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任中共中山大学支部书记。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回乡与胡一声等在九龙嶂建立革命根据地,任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团团长,与古大存率领的第八团和以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配合战斗。
1929年,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区委书记,四、五月间,因领导学生参加反帝、反蒋示威游行,而被法租界巡捕拘留。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事件发生后,因南京告急而被释放,1933年春夏间在沪第二次被捕,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最后由南京交通部职工事务委员会主任余森文(梅县人)保释出狱。旋由余森文任命郑天保为上海交通职工女子学校校长。1936年1月赴日本东京留学。同年秋与胡一声等回沪,和钱俊瑞、章汉夫等创办“上海引擎出版社”,郑天保任社长,1938年秋与曾生由香港回广东,建立“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郑天保任大队副。不久又返马来亚为游击队筹款。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槟城《商业日报》经理。1946年经胡一声介绍,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与胡一声返星、马开展华侨爱国运动,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7年7月奉中共南方局之命,参加中国致公党,协助侨领官文森、何存波等重建中国致公党马来亚支部。不久,在香港召开的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兼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华南垦殖局广州办事处主任、广东省政协秘书长、广东省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并被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秘书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1年2月8日逝世于广州,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