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梅县 > 旅游景点

乡村振兴 梅县先行 | 侨乡这座儒家文风的围屋,要改造成民宿了?

时间:2018-04-13   来源:梅县旅游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

那清新明秀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那古色古香的围龙民居让人流连忘返

其中独具特色的东华庐

因外貌朴素淡雅

屋宇内文化气息浓郁

吸引着人们前往游览


东华庐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堂屋背后半圆形围龙檐廊采用立柱加围栏,线条圆润舒畅,气势如虹。


大门前是一高一低的二级禾坪,外围高高的围墙与外界隔断,围墙左右两边留小门供人出入,

整体结构属于三堂四横一围龙半封闭式的客家民居。




中堂是整座房屋的核心,因此装饰得分外华丽。屋檐装饰木雕和两边厢房的屏风以及堂屋墙上的壁画。



这些木雕和绘画所包含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承担起了“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深深地铭刻在家族后人的心里。


而两侧厢房,其屏风门的腰板雕刻精细,为四季花草、文房四宝和传说故事,同样是画面生动,内涵深刻。


9.jpg



面对东华庐处处弥漫着

如此浓郁的儒家文风

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它的主人

是谁如此慷慨地花费重金建房造屋呢


1885年出生,6岁启蒙读书,清光绪三十三年毕业于梅城嘉属官立中学,

后与同村六人应族中宗亲潘祥初之招赴日本大阪一工厂学习纺织漂染工艺,

后又就读东京某机织学校,期间勤工俭学做店员,从而熟悉经商之道。


民国前一年,得族人潘君勉等人的支持,集资在神户开设“得人和”商号,

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迅速扩展至雅加达、棉兰、上海和香港等地,号称旅日华商第一家,

有一段时间企业声望曾与三井、三菱齐名。



潘植我自幼喜欢书法,每早晚必勤于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

他曾恭请近代著名书法家、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张春霖书写《朱伯庐治家格言》全文,携往日本精印成册。



显然,偏爱书法艺术的潘植我,是一位善于在散淡优雅的山乡景物中,

寻觅意味深长风情的文化人。在建房造屋时,他融入自己的喜好,倾入自己的情愫,从而造就了东华庐深厚的儒家文化氛围。



当前,梅县区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外提颜值,内修气质,打造美丽特色乡村。

梅县区的千年古镇、古民居、古驿道等客家文化特色得到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组委会的青睐,

并定于4月16日至19日在梅县区松口镇、南口镇举办中国乡村复兴论坛。



借助此契机,梅县区南口镇与知名民宿精品酒店投资服务商“寒舍”签署“让我们住进旧时光里”民宿投资项目。


此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租赁侨乡村“东华庐”房屋及附属土地、果园共3200平方米,

在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东华庐”进行适当改造,打造一间国际化兼具客家特色的民宿精品酒店。


从源头上活化传统建筑,在展现客家风土人情的同时,

更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推进文化与商业相互交融,为当地乡村振兴和特色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