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松口镇大黄村
远远望去
在客家围屋群中
一座小洋楼格外显眼
那就是喆庐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百年罗汉松
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
院子里还有一棵百年白玉兰
据说,院子里的许多树木
都是从国外运回来的
喆庐建成于1925年
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层民居建筑
采用客家传统民居合杠屋布局
在中轴线上,首进为西洋券式通廊门楼
二进为中式大门
采用传统的花鸟雕花大屏风
内部楼层以木梁架棚板
加铺水泥面或瓷块
减少行走产生的噪音,美观实用
中西合璧式的装饰
内部绿色琉璃竹节露窗
绿色琉璃金钱花窗
镂雕金木屏风
宝蓝色琉璃瓦
让“喆庐”看起来雄伟厚重
站在天井处,抬头望去
檐上的雨水接槽和去水管槽
形状美观
这是用德国镀锌铁皮材料包装而成
历近百年依然完好无损
走进上堂大厅
后壁上镶嵌着迄今为止
梅县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英式壁炉
据了解,在抗日战争期间
受周恩来总理委托
丘哲在广东发展民盟组织
而喆庐就作为闽南的民盟根据点
那时,丘哲常和盟友们在此聚会议事
“蛇羹鱼弹胜莼鲈,越秀山前客不孤
溜到新歌翻旧调,顿令乡思起乘除。”
这首叶帅所作的诗词
《在广州丘老家宴》中
“丘老”所指即为丘哲先生
叶帅与丘哲是同乡好友,亦是战友
如今,修缮后的喆庐
重新焕发出昔日的独特魅力
丘哲及其身上的爱国精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