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梅县 > 经济社会

残疾人事业

时间:2017-09-27   来源:梅县区情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概述】

2015年,梅县区残疾人联合会以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为出发点,以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突破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区的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梅县区有残疾人近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6%,其中持证残疾人13430多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39%

【民生工程】

2015年,梅县区符合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条件的残疾人5021名,重度护理补贴条件残疾人8372名,并于9月中旬全面进行社会化发放2080.32万元;为4535名重度残疾人缴交2016年度的居民医保;为符合参保条件的88名重度残疾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306660周岁以上的重度残疾人、精神、智力残疾人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时,认真开展就业困难残疾人调查摸底工作,把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列为2016年全区十大民生实事。

【残疾人康复】

梅县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于2012年开工建设,该中心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使用面积约有7000平方米,350多名残疾人在托养中心托养、康复,20142月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阳光家园”示范机构。残疾人联合会整合利用区民政局属下的儿童福利院和光荣院两幢大楼,改造建成梅县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使用面积4500平方米,于201511月投入使用。中心内设有康复训练区、残疾人培训中心、辅具展示中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基地。梅县区残疾人爱心康复中心是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也是梅州市唯一的一个自闭症儿童训练基地,在该中心康复训练80多名自闭症儿童。此外,新城办、梅南、水车、石扇、松口均建有“康园中心”,让街道(乡镇)社区残疾人在康园中心也能得到工疗、农疗辅助性工场康复训练。全年完成360多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低视力康复治疗18人(次),低视力验配助视器8名,免费为16名残疾人装配假肢,免费集中收治重度残疾人260多名;收治脑瘫儿童传统康复训练30名,智力儿童康复训练44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45名。免费发放轮椅368辆,装配助听器2400个,开展盲人定向行走技能培训50名。

【扶残助学工程】

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继续实施“扶残助学”工程,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岗前培训等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254人次。201512月,区残联与梅州市优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组织42名残疾人参加为期10天的残疾人电商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技能,实现自主“创业梦”。同时,抓好贫困残疾人学生扶残助学调查、登记、帮扶工作,争取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捐资20多万元,帮助102名贫困残疾人家庭优秀学生完成学业。完成危房改造73户。

【扶残助残活动】

开展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做好《广东残疾人》《中国残疾人》《三月风》等杂志各30份的征订、发送工作;开展“文化下乡”“文化助残”活动;积极筛选培训优秀运动员20多名;推动志愿助残融入“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与区委宣传部、电影公司共同开展“关爱残疾人送影下乡”活动,到各乡镇放电影400多场次,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

【残疾人就业】

贯彻落实《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按照“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和地税征收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年审核定,严格把关,促使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逐年提高。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27万元,发出450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核定书,49家企业安排就业残疾人81人,开展就业困难残疾人调查摸底278人。

【信访工作】

2015年,接待来访残疾人43人(次),处理来访28(),其中处理来信16件。有序开展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办理残疾人证 1140本。

(摘自《梅县年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