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反映。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梅县区要加强环境建设,锻造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梅州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夯实基础。
根据报告,梅县区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建设提升到 锻造发展核心竞争力 的高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梅县区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条红线 管理。扎实推进程江河综合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新城水质净化厂配套集污管网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和梅江流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小型污水处理建设。重点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工程,加快推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切实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建筑用地管控,加快 三旧 改造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拓展城乡建设发展空间。依法依规推进征地拆迁,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开采场生态环境修复。 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资源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体系。倡导低碳出行,将城区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系统逐步拓展到主景区和农村。严格落实节能考核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企业减排监管和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梅县区还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村民理事会试点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运用优秀客家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理念,推进基层自律自治。 此外,加强文明镇村创建,提升精神文明工作水平。不断巩固教育强县成果,继续完善城区教育配套,满足学位需求;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力争在2017年底前创建为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