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梅县 > 经济社会

发挥后发优势 壮大实体经济

时间:2015-11-26   来源:梅县招商局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日前,梅县区委书记张文广就梅县区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书记胡春华来梅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黄强书记来梅县区调研相关要求行动中,如何结合梅县区实际,推进“一区两带”建设接受专访。

张文广说,梅县区积极抢抓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把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后发优势,扭紧“三大抓手”,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近年来,梅县区筹资56.6亿元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拉出城市框架、形成产业规模,让梅县区的发展后劲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张文广表示,城市发展既要扩容,也要提质,要不就会成为死城、空城。中山大学粤东医院的建成,不但满足了市民对高端医疗的需求,也带动了新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教育作为民生工程,在新城建设中尤其不能缺失。建设梅县外国语学校,拉近了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

张文广说,在发挥后发优势中,梅县区还坚持科学规划、产城联动、滚动发展。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大抓手”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一区两带”的工作部署,不但规划建设了城东白渡产业园,水车产业园,而且在畲江产业园建设综合保税区,这将推动梅县区快速发展。

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梅县区吸引了富力集团、喜之郎集团、红星美凯龙、金利来集团、铁汉生态、棕榈园林、龙洲股份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投资城市建设;广铁物流、联邦快递、平盐铁路、盐田国际“无水港”等一批大项目也相继签约落户综保区;富力集团和深圳海王集团强强联手,在水车产业园共同投资建设生物谷,带动了华大基因、中大南药的入园;随着城东白渡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坚定了航鑫科技、梅盛伟业、博森光电和BPW(梅州)车轴等企业的发展信心,装备制造、新型电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不断集聚。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12亿元、比增21.58%;本级税收在粤东西北74个县(市、区)排第2位。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扭紧“三大抓手”,落实两大政策,努力把集聚区建设成为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示范区,把梅县新城建成宜居区。

(文/陈勇文 程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