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现代创业孵化园位于广东丰华兴梅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心位置,总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6750亩),其中符合国土规划的用地面积为2.14平方公里(3210亩),不符合畲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为2.36平方公里(3540亩),正在进行有条件建设用地区规划调整修改440亩。
梅州博森光电产业园
畲江、白渡、水车产业园“三园合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体电商“两手”抓,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2015年以来,梅县区利用产业基础优势和地理规划优势,在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商品产销和商贸物流的产业链条,同时聚焦产业群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据统计,2015年来,梅县区规模以上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产值62.73亿元;新引进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7.4亿元,同时还将培育29家优质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大手笔规划构筑发展平台 在谋求平台发展的道路上,梅县区高度重视发展平台规划,在利用广州全面对口帮扶梅州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结合广东丰华兴梅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总体规划方案,以“三园合一”的思路规划建设梅县集聚区。如今,梅县区正在快速推动畲江现代创业孵化园、水车产业园、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的建设。 日前,从梅县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三大园区中畲江现代创业孵化园争取支持规划4.5平方公里建设服务整个示范区的创业孵化园和现代铁路物流园,并积极打造综合保税区,同时培育发展装备制造和保税物流等主导产业。水车产业园规划13平方公里,正在与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洽谈,开发建设生物岛项目,重点发展生物科技、医疗保健、生态休闲等主导产业。城东白渡产业园首期规划8平方公里,着重培育新型电子和新材料主导产业,已有34家企业落户、25家企业投产。 在畲江综合保税区现场,多台挖掘机正在不停作业,10多辆拉土车来回穿梭。“综保区首期700亩用地正加快‘三通一平’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现场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畲江园区规划的综合保税区有2.52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材料已报省政府,争取2016年获得国家批复;现代铁路物流园已引进广铁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此外,还与台湾光宝集团、三希科技集团、国威电子、BPW车轴等保税加工项目进行入驻洽谈。而水车园区规划的生物岛项目也正在进行前期规划和市场调研。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集群效应 围绕构建三产联动、统筹城乡的全产业链,梅县区以“三至五年内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四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和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为目标任务,促进集聚区“集群”效应。 在城东白渡产业园BPW(梅州)车轴公司老厂房里,工人们正快马加鞭地赶生产任务,一派繁忙的景象;而在占地8000平方的六期新厂房内,工人们正开始设备安装调试。同样,在嘉元科技生产车间,所有生产线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这正是梅县区抓住机遇,加快生产,培育百亿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促进集聚区“集群”效应,梅县区不断健全和完善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用好省扶持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支持梅雁、宝丽华、超华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做强做大。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工业用地指标,简化建设用地报批手续,提高报批效率。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绿色通道,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加快证券金融等市场的培育力度。 据统计,2015年来,梅县区新引进项目21个,计划投资总额27.4亿元;积极培育29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目前有15家已与保荐机构签订协议,14家正在对接商谈。1月至6月,梅县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35亿元,比增10.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7亿元,比增40.86%。 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现代创业孵化园位于广东丰华兴梅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心位置,总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6750亩),其中符合国土规划的用地面积为2.14平方公里(3210亩),不符合畲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为2.36平方公里(3540亩),正在进行有条件建设用地区规划调整修改440亩。
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第六期厂房内安装设备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铜箔生产车间
规划结构为“两轴一心三组团”:两轴为沿中央大道南北向发展轴和沿首期用地东西向发展轴;一心为结合首期用地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三组团为西北部创业孵化组团,西南部现代物流组团,东部行进制造业组团。 聚焦园区四大产业 1、机电装备制造产业 截至6月下旬,梅县区共有装备制造产业企业105家,2014年实现产值约45亿元。其中亿元产值以上的有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华南三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梅州国基精密制品有限公司4家企业。此外,规模以上的还有梅州鸿荣机械有限公司、梅县庆达实业等7家企业。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工业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凸显。 2、商贸物流产业 2014年5月,梅县区成立了梅州市首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云电商基金建设云电商生态城,形成了以云电商生态城、电商创业大厦、淘宝创业园为主体的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和产业集聚区。目前该电商产业园共有58家电商企业进驻,占全区现有电商企业80家总数的七成。今年该区又引进广东工业设计城有限公司进驻建立广东工业设计粤东基地,实现网店运营、设计、客服、营销、仓储、物流、售后等服务一体化,打造工业创业平台,实现工业发展从“工业制造”到“工业创造”的转变。 如今,梅县区将以规划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体、综合保税区、现代铁路物流园和发展电商产业园为依托,培育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在畲江现代创业孵化园,建设2.52平方公里的梅州综合保税区,引进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兴建公用型1000亩的现代铁路物流园,向社会提供保税仓储和铁路物流综合服务,至2018年实现商贸产值120亿元。 3、电子信息产业 梅县区共有85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约30.7亿元。其中亿元产值以上的有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紫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规模以上的有梅县锦江电路板有限公司、高迪数码科技(梅州)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记者来到嘉元科技的生产车间了解到,其生产的高性能电解铜箔已经使用到众多国际品牌的手机上,这正是梅县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初步形成以覆铜板、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后,梅县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接下来,梅县区将以国家扶持原中央苏区打造“梅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契机,以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嘉元科技、白渡新型电子产业化等项目,培育形成百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计划至2018年企业总数120家,其中规模以上30家。 4、新能源产业 目前,梅县区新能源产业企业规模以上的有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梅县龙上电站、梅县洁源水电有限公司4家企业。其中亿元产值以上的有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2014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1.8亿元。该区计划以梅州市打造广东绿色新兴产业基地为契机,培育扶持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以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广东博森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新能源基地。 (图/连志诚 文/李跃 范斌 翁尚华 许国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