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梅水松口去,千帆过尽万古流。松口古镇,曾经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是客家人下南洋第一站,被誉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松口古镇,感悟千年古镇的文化血脉,探寻古镇的特色发展模式,聆听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交织的新时代乐章。
一走进松口古镇的移民广场,就听见一阵悠扬的山歌对唱传来。在这里,山歌爱好者廖胜华夫妇偶遇了前来参观旅游的广州游客,随性高歌一曲,用松口山歌向游客们展示了一段松口历史和山歌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松口山歌,是客家山歌中的典型代表,客家人用这种方式传情达意、传承文明。千百年来,山歌文化历经传承与发展,经久不衰、绵延不绝。
松口山歌协会会长廖胜华:“以前村镇每家每户的老人都会唱,抒发我们的心情。人人都有忧愁事,山歌一唱心就开。我十多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唱山歌,退休之后就认真研究(山歌),做到随口(唱)。”
听着悠扬的山歌出发,漫步古镇街头,我们追溯着松口古镇的千年人文印象。
记者叶艳:“松口镇是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松口的‘根’。漫步在古镇,中西合璧式的松江大酒店,充满异域风情的老街骑楼、壁画,寄托着乡愁的火船码头,都在无声述说着侨乡往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在这座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古朴小镇里,乡村交通、互联网、基础配套设施等日益完善,群众生活日益富足,一场古与今的精彩碰撞也悄悄上演。
从上海返乡创业的咖啡爱好者陈雪莹是近年来松口镇众多回乡创业的青年之一。她说,无论她变成了什么模样,故乡是随时能接纳她的地方。现在她在松口经营着一家咖啡小铺,不少咖啡爱好者因为她来到松口,也因为她认识松口,认识梅县、梅州。
咖啡爱好者陈雪莹:“没有很多原因,就是想回来。现在有高铁也有飞机,一般都是以前在上海外地的老客人会过来,要么就是前期来了这里然后觉得比较投缘的客人,新客人一般会在公众平台看到来打卡。”
现在的松口镇,正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围绕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以文促旅,打造客侨文化地标,保护古民居古建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带动古镇住宿、餐饮等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将古镇打造成群众宜居宜业的富美家园。
游客何阿姨:“我们从广州过来,因为这里是千年古镇,我们没有来过,都想来了解一下。”
商家兰姨:“现在到处都很干净,游客现在来了很多,星期六日更多,我们生意也比较好了。”
松口镇副镇长潘胜:“整合人文、自然、产业等优势资源,编制完善《古镇及古镇文化保护开发规划》,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多元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先行统筹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六乱’整治、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古镇夜经济、活化利用古建筑古民居,发展特色民宿,丰富古镇特色业态,探索村、企业抱团联盟发展路径,打造‘村企共富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