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人民政府 > 财政预决算

梅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3-28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08326日在梅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梅县财政局局长  曾庆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梅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十七大及上级有关会议精神,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县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全力做好增收节支和财政监管工作,支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县人大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我县经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骨干企业生产及财税形势均较好,同时,因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县增加了部分支出,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此,经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调整了年度预算。年初一般预算收入由增长10%调整为增长25%,即收入计划由32495万元调整为36926万元;年度支出计划由66455万元调整为72073万元。

收入方面:2007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324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11.91 %同比增收11783万元,增长39.89%一般预算收入跨越3亿元、突破4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全年工商税收县本级收入完成32984万元,对比增收9693万元,增长41.62%。其中:国税部门完成县级收入11595万元,对比增收2128万元,增长22.48%,地税部门完成县级收入21389万元,对比增收7565万元,增长54.72%;契税、耕地占用税完成2491万元,对比增收786万元,增长46.10%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完成3979万元,对比增收701万元,增长21.38%;专项及其他收入完成1870万元,对比增收603万元,增长32.25%

支出方面: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1941万元,占支出指标的106.91%,比上年增支16444万元,增长19.23%。财政支出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支出规模创历史新高。支出执行的主要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4235万元,占支出指标(下同)的123.40%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3300万元,占支出指标的128.50%3、教育支出完成19849万元,占112.41%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919万元,占102.68%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161万元,占120.6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6135万元,占120.49%7、医疗卫生支出完成7746万元,占110.63%8、环境保护支出完成867万元,占129.6%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4820万元,占154.59%10、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9332万元,占107.59%11、交通运输支出完成64万元,占120.75%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3473万元,占108.50%13、其他支出完成10040万元,占61.49%

收支平衡方面:2007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324万元,上级补助、转移支付及市奖励收入35059万元,省市一次性追加收入1916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81万元,财政上解支出771万元,调入资金7022万元,合计可支配财力为103077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01941万元,新增配套预算周转金658万元,滚存结余478万元(原烟厂借款366万元、平衡奖100万元、净结余12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7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收入征管工作,努力实现收入有效增长

2007年,我县经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财政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培植财源,大力增收节支,做好财税收入征管工作,促进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1、加强税源调查,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和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2、落实收入责任,将财税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位。3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联系和沟通协调,及时做好税收收入情况分析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促进财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各镇和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形势良好,增收额和增长率均达到6年来的最好水平。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年来,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勤勉尽责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

1、支持经济发展。争取科技三项费用及财政贴息项目资金1688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挖潜改造争取省对我县关闭煤矿的矿主给予减免贷款、增资扩股补贴、保值储蓄补贴资金3646万元,促进原煤炭生产企业转产;为梅雁集团轮胎橡胶公司转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增资扩产;为宝丽华荷树园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及三期项目申报提供帮助;支持超华公司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1亿多元支持高新区开发、叶剑英纪念园建设及保障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

2科学统筹,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继续实施“保障加激励”政策,及时拨付各项经费,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兑现种粮补贴、农资补贴、油价补贴政策,支持救灾复产、动物防疫、生猪生产,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9332万元,按同口径相比与去年基本持平;落实保障民生措施,支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落实城乡低保对象临时生活补救助,保障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五保、受灾群众、优抚对象、离退休人员、企业军转干部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努力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和实施“民心工程”,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6135万元,同比增长29.12%;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收杂费政策,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教育支出完成19849万元,同比增长19.75%;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检测等的投入,落实村医补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等政策,全县医疗卫生支出完成7746万元,同比增长57.18%;支持文体公益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和发展,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161万元,同比增长14.05%;拨付7500多万元解决工资改革、增加发放生活补贴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的补助比例。

(三)加强改革监管,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年来,财政部门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同时加强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新科目编制部门预算,完善支出预算指标管理和定员定额经费标准管理,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完善非税收入监管制度,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银行账户和收费票据管理,全年征收、监缴非税收入2.2亿元;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实施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基建资金、农口资金、社保资金,实行报账制或国库集中支付制;改进、完善、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和程序,形成以协议供货采购、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政府采购为主的工作机制,全年共组织集中采购47次,实际采购金额1931万元,节约资金261.4万元,节约率11.92%;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开展清产核资,做好产权登记年检、资产评估、处置和备案工作,全年固定资产处置收入2124.6万元,继续做好财政周转金追收工作,全年共收回逾期财政周转金及其他资金327万元;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全年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121份、送审总投资额11589.55万元,核减1430.11万元,核减率为12.34%,编制建筑安装工程预算4份,标的金额329.53万元;继续加强财务总监派驻工作,增加财务总监派驻单位,对派驻单位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全年审核联签额度为6330万元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开展会计培训和会计法规宣传教育,开展会计信息检查,做好会计报表编审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积极探索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方式,尝试聘请中介机构对部分项目支出实行绩效评价;自觉接受人大、上级或同级审计等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配合做好各级审计部门对财政收支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二、2008年预算草案

2008年,我县国民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为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坚实了基础。但是,财政仍面临许多减收增支因素。在收入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将制约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短期内造成税收减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将减少财政收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电力、原材料供应紧张,将制约工业企业现有产能效应的完全发挥,可能导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幅有所回落。在支出方面,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财政需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同时需进一步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社会稳定的投入,提高公共应急和防灾救灾能力,扩大义务教育受益范围,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2008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将比较突出,抓好增收节支仍是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财政预算安排要更科学、更合理。

2008年我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及上级有关会议精神,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继续做大财政蛋糕,加大公共领域投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编制2008年县级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是:1、坚持应征尽收,积极稳妥安排财政收入;2、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3坚持科学理财,规范预算管理;4坚持关注民生,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5、支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6、坚持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完善社保制度;7坚持绩效主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情况。

按照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市委提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5亿元的目标,全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50002万元,比2007年增长21%具体各项安排如下:1、工商税收收入:总征收额为112357万元,本级收入为39910万元。(1)国税征收的各项税收拟安排增长21%,征收额为56271万元,本级收入为14030万元。其中:“两税”收入拟安排53190万元,本级为13290万元;涉外及其他企业所得税收入拟安排3081万元,本级为740万元。(2)地税征收的各项税收拟安排增长21%,征收额为56086万元,本级收入为25880万元。其中: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征收额为17253万元,本级收入为10352万元;个人所得税征收额为11450万元,本级为2748万元;非国企所得税征收额为19133万元,本级收入为4592万元;国有企业所得税收入拟安排103万元,本级收入为41万元;县级固定税种收入为8147万元。2、“农二税”收入拟安排增长21%,征收额为3014万元。其中:耕地占用税征收额为236万元;契税征收额为2778万元。3、罚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拟安排增长21%,征收额为4815万元。4、专项收入拟安排增长21%,征收额为2089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1473万元;排污费收入616万元。5、其他收入(国库存款利息、部分国企收益)拟安排174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82750万元。1财政负担的基本支出拟安排45429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547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534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4607万元。2项目支出部分拟安排37321万元。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功能科目分,2008年预算支出计划具体安排如下:1、一般公共服务13113万元。2、公共安全4736万元。3、教育17666万元。4、科学技术132万元。5、文化体育与传媒990万元。6、社会保障和就业13938万元。7、医疗卫生4652万元。8、环境保护939万元。9、城乡社区服务1832万元。10、农林水事务12101万元。11、交通运输59万元。12、工业商业金融等1275万元。13、其他支出11317万元。

(三)收支平衡情况。

按照上述预算编制安排,2008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50002万元,上级(固定)补助收入29658万元(其中:税收返收入14246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1335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2000万元,市财力安排一般预算补助54万元),上年结转478万元(其中:原烟厂借款366万元,净结余112万元),上解省市支出771万元。以上各项相加减后,县级可支配财力为7936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82750万元,拟调入其他资金及增加收入3383万元,以达到收支平衡。

、认清形势,开拓奋进,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战略全局高度,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各方面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是我县财政工作的行动纲领。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为此,财政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民生投入,保障落实“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各项政策的资金需要,大力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一)以确保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为任务,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二)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要求,发挥财政科学调控作用。(三)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科技、文化等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以改革为动力,夯实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基础。(五)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强化财政工作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我县争当梅州绿色崛起“排头兵”、夺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