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再升级
推进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开通政务服务“视频办”、政务服务部门全部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一项项优化政务服务举措,展现着利企便民为民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梅县区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行政效能逐步提升,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梅县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抓好大厅建设 政务服务提质效
“2024年9月23日起,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交警业务全面进驻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在三楼共设5个服务窗口,涵盖交通违法处理、驾驶证业务和车辆业务等40项事项,极大满足群众集中办事的需求。”梅县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李剑锋表示,在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还设置有公安政务的自助服务区,群众可以体检、照相,办理身份证、驾驶证等业务。
近年来,梅县区始终将实体大厅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服务能力。2023年,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增公积金办事窗口、审批代办中心;2024年,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交警业务、司法公证和法援业务共72项进驻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至此,梅县区政务服务部门全部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
梅县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坚持“用户思维”,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到司法证明业务与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强关联性,将司法公证窗口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同设在区政务服务中心4楼,实现关联业务“零距离”,极大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梅县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玲表示,接下来会继续抓好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建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让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优质的政务服务。
记者了解到,梅县区近年来积极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大力推动准入准营、缴费纳税、投资建设、教育入学、社保卡服务等13个“一件事”落地,并于2024年7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努力让更多的“一件事”实现高效办理。“2024年8月,我们还与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充分学习荔湾区的先进经验,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迈上更高台阶。”梁玲说。
推进帮办代办 政务服务“实打实”
梅县区推进帮办代办,让群众“少跑腿”。
“帮办代办真是太好了,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也高。”在梅县区,不少享受过帮办代办服务的群众纷纷点赞道。近年来,为推进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梅县区牢固树立“用户思维”,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水平,构建主动型政务服务模式,深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结合实际推行镇(高管会、办事处)村(居委)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帮办代办服务,变政务服务“被动受理”为“主动上门”,让群众“少跑腿”。
为进一步打通政务服务的“神经末梢”,梅县区在19个镇(高管会、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和386个村(居委)设立便民服务站,镇村两级均匹配综合服务工作人员,综合承接所有下放事项业务。“我们便民服务中心可办理737个事项,涵盖卫健、民政和人社、医保、残联、市场监管等业务,同时按照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需求,为其提供相应帮办代办服务。”新城办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海燕说。
据介绍,帮办是指协助服务对象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代办是指受服务对象委托代为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目前梅县区镇村两级帮办服务对象重点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代办服务包含但不限于投资建设、涉企等事项。帮办代办服务从“企业群众跑”变为“工作人员跑”,营造了企业和群众“好办事、不求人”的良好氛围。
如今帮办代办服务在梅县区已成为常态化,只要企业和群众有需求,政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就会想方设法排忧解难。“2024年,我们深入推进区镇村三级帮办代办体系建设,并印发《梅县区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试行)》工作方案。”梅县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彦标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基层政务服务“三化”改革,全面提升镇村服务效能,以便民利企为出发点拓宽帮办代办服务范围,打造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环境,用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梅县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百千万工程”蓄能添势。
开通“视频办” 政务服务“零距离”
梅县区开通“视频办”,打破地域和时空对政务服务的限制。
“足不出户与政务服务大厅连线,远程即可快速完成事项办理。”2024年3月,梅县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实际需求,依托省“粤省事”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视频办”,将“网上办”延伸为可语言交流、带人文关怀的“视频办”服务,真正做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零跑动”面对面的暖心办事服务。
据介绍,企业和群众可通过PC端广东政务服务网或粤省事APP/微信小程序“视频办”服务专区进行预约,即可与“视频办”服务专窗工作人员在线进行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双向互动。
“我们打开粤省事APP/微信小程序,确认首页左上角办事城市为‘梅州’后,点击‘视频办’;进入‘视频办’专区,点击‘立即办理’;选择区域‘梅州市—梅县区’;选择您所需办理的事项,填写个人信息,并选择预约时间;在预约服务时间段进入‘视频办’服务专区,点击‘立即报到’后等待叫号,到号点击‘连线客服’,即可接入视频连线客服办事。”梅县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边操作手机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视频办”拓宽了政务服务渠道,打破了地域和时空对政务服务的限制,有效满足了企业和群众深度咨询、跨域办事、材料预审的需求,避免“来回跑”“多头跑”问题;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共享、文件传递、实时文字对话等功能,帮助群众解答疑惑,实现线上精准辅导,创新性地将线下优质服务资源送到企业和群众身边,让政务服务更贴心,互动交流更便捷,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更优质。
目前,梅县区已梳理上线涵盖烟草专卖、医师执业证、取水许可等各类应用场景“视频办”政务服务事项100项,上线以来办理业务103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视频办’平台,积极推广‘视频办’服务,努力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梁玲表示。
夯实数据底座 赋能“百千万工程”
在智慧梅县政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大屏幕对无人机进行指挥调度。
大屏幕里,各镇的无人机机库徐徐展开,随着无人机腾空而起,城镇、工业园区、建筑工地、重点项目、农田山地等实时景象尽收眼底……在智慧梅县政务指挥中心,梅县区“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专班(以下简称“信息化建设专班”)的工作人员正紧盯大屏幕进行指挥调度,对重点项目、重点场所等关键区域进行实时巡查监控。据介绍,这是梅县区着力推进无人机机库建设项目带来的成效。
无人机机库建设项目是“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2023年以来,梅县区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该项目建设,由信息化建设专班积极与市铁塔公司沟通,扎实推进无人机机库选址工作,除禁飞区外,共有16个镇已全面完成机库选址、航线确认和无人机机库的覆盖。同时,信息化建设专班积极协调各单位存量无人机接入“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实现在信息综合平台调度机动无人机便能实时观看直播视频。
目前,梅县区共完成17架存量机动无人机在“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的适配工作,通过空中智能巡航,赋能基层治理,为“百千万工程”插上“数字翅膀”。无人机机库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满足“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调度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实时画面调阅的需求,支撑培育典型镇、村的实战指挥,同时也提升了梅县区在应对突发性灾害时的综合调度和应急响应能力。
无人机机库建设项目的实施是梅县区扎实推进数据汇聚和项目建设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梅县区印发了《梅州市梅县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信息化建设专班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全力做好“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保障,提升视频点位覆盖率、在线率,推进无人机机库建设项目,同时,严格做好数据统计和报送,以高质量的数据汇聚支撑“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