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力复耕到形成规模,练就“硬实力”;从多路销售到质量效应,提升“软实力”;从连片带动到长效机制,巩固“持久力”……
昨天,新快报记者从广州荔湾区驻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简称“驻畲江镇工作队”)获悉,两年来,该工作队发挥荔湾帮扶特色,从破解撂荒耕地问题入手,“三力”齐发,为实现“强镇富村”的愿景、全面助力打造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闯出了“畲江模式”。
认耕认种、打造产业园,守牢粮食安全。
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为推进畲江镇近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工作,驻畲江镇工作队与畲江镇党委政府共同谋划并在全梅州市率先发动了“认耕认种一亩田”活动。
畲江所需、荔湾所能,为扩大社会面助力复耕,荔湾第一时间在全区发出《关于认耕认种荔湾区对口帮扶地区撂荒耕地的倡议书》。工作队随即策划推动“广梅千亩同心田”项目。该项目得到广州各区、深圳、佛山、港澳等大湾区的188家团体和个人的纷纷响应和支持。
认耕开展的头一年,就筹得认耕款逾150.6万元,认耕地502亩。该项目为撂荒复耕注入了启动金。在此助力下,畲江镇11家农企结成粮食产业联盟,全年复耕面积达10452亩。
规模带来产量提升,为解决加工销售问题,工作队和畲江镇党委政府又共同策划,利用政府闲置资产老旧畲江粮所通过招商引入资本投入2800万元打造“畲穗”丝苗米产业园。通过改造,现园内已建成600万斤仓储、120吨烘干中心、100吨智能生产线、360吨智能稻谷中转库,具备冷库、检测、物流中心等多项功能。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产业园加工产值达1178万元,预计全年总产值达2200万元,将成为荔湾工作队助力培植的梅县区又一家规模以上企业。
提升软实力
畅通销售把好质量,推动产品出山入湾“让复种农品‘出山入湾’,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是工作队的又一着力点”,驻畲江镇工作队借力荔湾区、梅县区乡村振兴馆、广州市区各商业地块巡展、广交会等两馆一展多平台展销畲江农品。
在线上,工作队与梅州市永丰盛种养专业合作社、梅州市电视台等共同开启“电商+直播”模式助推畲江农品销售。为提升销售灵活度和打通物流渠道,工作队助力搭建畲穗网络商城,让认耕人能够通过认耕积分等额灵活兑换商城内多种类客家农品;用京东物流送货上门打通农品到家“最后一公里”。
工作队还与畲穗网络商城一起,严格把好农产品质量关。通过持续性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为种植端授课提升培植技术,为销售端培训商路升级和质量认证。形成了农品统一谷种、品牌、种植、检测、销售、物流等“六个统一”质量把关体系,为深入大湾区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畲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预计年内销售超过2500万元,成为新上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
连片带动三产融合,形成产业长效机制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驻畲江镇工作队的牵线促成下,畲穗产业逐渐释放出内外连线带动的作用。
在畲江镇域,永丰盛种养专业合作社、广东新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1个复耕复种实施主体组成了“畲江粮食产业联盟”,鼓励实施主体把复耕复种与培育产业有机结合,根据土地类型分类种植玉米、红薯、水稻等作物,通过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发展农业产业。
在梅县区域,发挥广州荔湾派驻工作组的协共效应把产业延伸至其他驻镇,通过联动方式与松源镇合作开展了1200亩稻烟轮种模式;与南口镇协作解决66吨稻谷销售问题;借鉴白渡镇经验开发出560亩稻渔共生基地;与丙村镇预制菜企业合作拓展商城产品线等。内外合力引导粮食产业链优势端带动向上下游延伸,挖掘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条的增值潜力,三产融合,使产业惠及面更广,运营更持久。
驻畲江镇工作队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产业先行,在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践中,继续发挥广州荔湾帮扶特色,成为更给力的生力军,推动畲江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