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村属于我们合作社整村开发统一流转的,总共面积就1900多亩地,其中能种水稻的就1500亩,今年上半年的产量来说还是可以的,亩产能达到1000斤。
去年以来,不少乡贤能人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发展农业,刘建方就是其中一位。返乡后,他依托早年间成立的梅州市永丰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投身到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工作中。
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建方
然而,一开始这条返乡创业路他走得不算平坦。太湖村村内有80%以上土地属于湖洋田,耕作条件恶劣,再加上多年未耕作,土地肥力下降,更加难以复耕,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也需大力整改。
除杂、平整、翻耕、打通田间道路、修建农田水利……前后奋战了将近4个月,刘建方带领团队把一块块“湖洋田”整改成了具备耕作条件的“希望田”,他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改善机械化基础作业条件,把“人工田”改成“机械田”。
与此同时,难以种植水稻的小块田,也因“田”制宜种上了甘薯、香芋、花生、玉米等多种类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还因地制宜规划了560亩的“稻渔共生”基地,发展综合种养项目,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让撂荒地切切实实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了解决稻谷后续存放和产品销售难题,建设具有“畲”字特色的畲穗农产品牌,畲江镇党委、政府决定组建产销一体化的“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由梅州市永丰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牵头9家农企打造丝苗米种植产业联盟,构建撂荒地复耕三产融合机制。
目前,该产业园区正改建600万斤籼谷仓储中心,新建日产120吨烘干中心、100吨智能大米生产中心、720吨智能籼谷储存输送中心、4911立方米冷藏中心。
有了好的农产品,如何进一步打开销路、拓展市场?刘建方紧抓机遇,为农产品插上“电商云翅”,线上线下齐发力。
我们目前的销售走的是电商平台,我们本身有“畲穗农业”的小程序,还有抖音和第三方的五六家电商平台在给我们销售,另外一个的话,主要是通过认耕认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他们发动大湾区的单位跟企业来认耕认种,在上半年的销售来说,就已经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大米的销售大约是600多万元。
目前,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产业联盟通过土地流转9000余亩,累计带动500名劳动力和300户农户参与生产,还采取“租金+分红”“协议收购保民收益”的模式,签约企业及农户超过200户,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作为梅县区首批“产业村长”,刘建方对于太湖村、彰坑村乃至整个畲江镇的水稻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思考。他表示,接下来,有决心、有信心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创建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为契机,推动畲江镇丝苗米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整合畲江镇乃至梅县区的特色农产品,打响“畲穗”品牌。同时,结合广州市荔湾区驻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资源,引进优质企业,把“畲穗农业”电商平台的产品推出去,真正实现农产品“出山入湾”,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城市粮食供应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