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教村又火了。
“你一票,我一票,长教明天就出道!”当前,长教村正参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该村充分利用本村自然生态资源,引进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村企携手合作,打造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和桥溪古韵景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从穷乡僻壤到“世外桃源”,人均年收入从1994年的2000元到如今的3.9万元,长教村的蝶变得益于景区与村庄结合、文化与生态结合、企业与村民结合“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实现资源变资产、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农民变工人的“四变”目标成效,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如今的长教村,既有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更有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产业带动、产村相融的发展之道,推动长教村乡村不断振兴发展。
雁南飞茶田景区是目前梅州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何森垚 摄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打出山水牌▷▷
盘活生态和文化资源
步入长教村,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整齐排列,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穿村接户,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树环绕村庄。从雁南飞茶田景区向外望去,层层叠叠的千亩生态茶田青翠欲滴,红砖红瓦的半围龙民居相映成趣。
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致,很难与20多年前的穷乡僻壤相联系。长教之变,得益于当地实施农村改革,实现村企共赢,让该村从昔日无人愿去的“山旮旯”,蝶变至今日人潮涌动的“景区村”。
时间回到1995年,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响应政府号召,在长教村开发建设了集茶叶种植与加工生产、旅游度假于一体的雁南飞茶田景区。据介绍,长教村将全村1.5万亩山林和1000多亩农田旱地租赁给宝丽华集团,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和旅游。
以青山绿水为本,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禀赋,该村成功打造了梅州目前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成功背后,是当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盘活生态和文化资源,走实走好生态富民乡村振兴之路。
乘势而上,2013年该村又打造了桥溪古韵景区,成功推动荒山变茶田、林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旅游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产业。
桥溪是长教村的一个自然村,随着汽车在蜿蜒的山路往上穿行,顺着山势而建的民居群落渐渐映入眼帘。这里溪水潺潺,山岚寂静,感觉进入了画里山乡,这个古村落的韵味让人沉醉。
今日桥溪,正以浓郁的客家古韵风情和迷人的十里桥溪风光,散发出客家古村落的古韵风华,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在桥溪古韵方圆0.85平方公里内,拥有明、清时期兴建的16座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质朴却又不失宏伟,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桥溪村先后获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美丽中国”十佳最美古村落等荣誉称号。
今年71岁的朱新辉回望家乡变化,多次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变化太大了,荒地没了,景区建起来了,产业形成了,人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真的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幸福’。”朱新辉说,深入挖掘盘活当地的生态和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有长教特色的生态发展路,当地村民都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作为长教村的一分子,感到十分自豪。
走好产业路▷▷
村企联动打造5A级景区
实际上,改革是长教发展的重要法宝。
相比于城市,农村资源、资金、劳动力相对分散,无法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这也使得农村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造成产业发展缓慢。作为山区,长教村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其答案就是“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梅县区不断在农村“三变”改革中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改革,将农村未利用起来的资源、资金盘活,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雁洋镇长教村发展历程是当地成功的例子。
“通过拆、改、修、建四大措施,整治村庄人居环境,以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为抓手,按照客家特色风貌建成长教新居,修旧如旧重塑了桥溪古村风貌,形成美丽乡村大景区。”梅县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拆”出整洁环境,“改”好乡村厕所,“修”复古村古色,“建”好基础设施。
数据显示,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全村共拆除危旧房8700平方米,同时结合“厕所革命”,对村内旱厕、公厕进行改造升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建成卫生公厕5座、旅游公厕11座。
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长教村村民集中安置,建筑风格统一,游客集中场所均有WIFI覆盖,通信便利。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道路宽阔,有村级旅游驿站,停车场分区管理,有村广场、村史馆、医疗急救点、垃圾收集点等,所有设施运行良好。
为更好保护好当地的古村古色,当地引进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对桥溪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对村内16幢古建筑修缮维护,保留古味,焕发新机;保护梯田、五彩林等特色生态资源,整理人文历史故事,传承桥溪历史文化印迹。
2012年,桥溪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是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历史文化悠久。随着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长教村修建完善了古驿道和骑行绿道,并对古村落民居进行修缮,古驿道文化和古民居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和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发展文旅产业,长教茶叶专业村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建设,利用龙头企业的管理技术、市场信息、品牌和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优质茶树良种,建设生态茶园1200亩,应用现代化的加工工艺,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树立了“雁南飞”品牌精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连通就业路▷▷
共建共享让村民变股东
“以前全家人的温饱都指望这一亩三分地,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日子:小村庄成了景区,子女在家门口就业,每年还能收租,真是太幸福了。”说起生活的变化,长教村村民叶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叶伯所说的“收租”,指的是桥溪村以田园、山林、古民居入股,与公司携手共建景区,重塑乡村古韵风貌。村民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景区旅游开发分红和管理方案》和《村规民约》,由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共享成果。
“我们桥溪村民每年可获得25%的古民居资源入股收益,其中15%用于全体村民分红,10%用于古民居修缮维护。”朱新辉说。
在雁南飞景区的茶场里,村民曾晓红正与十多名工人一起拣茶。曾晓红介绍,平日里她负责采茶、修剪、施肥,还要懂生产、会制茶。“景区租了我们的土地,每亩租金按800斤干稻谷的市场价折算支付。”
据介绍,雁南飞茶田景区种植优质茶叶、水果3100多亩,园林绿化900多亩。企业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返聘村民参与日常茶园管理,公司提供种苗、技术、肥料,村民负责管理并领取管理费,农忙时节聘请大量村民采茶制茶。
“我们为村民提供酒店服务、景区管理等职业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300个,间接增加岗位800多个,村中劳动力实现100%就地就业。”雁南飞茶田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景区运营促进了农家乐和民宿发展,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丽珠农家乐可谓生意火爆,“每天都爆满,后面都不敢接客,做不过来。”老板丘丽珠说。2006年,她和丈夫看到长教村越来越好,有景区、有资源、有人气,便决定“全家总动员”,开一家农家乐,主打全鹅宴。
如今15年过去了,丽珠农家乐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长教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我们每年都要来几次。这家农家乐服务热情周到,有特色的客家菜,很符合我们的口味。”来自梅城的客人陈欣说。
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在长教村比比皆是。“我们这个村,算下来有10多家农家乐。”围屋饭店的老板刘碧枚告诉笔者,她一直以来都是做餐饮的,看到家乡发展变化,2010年回长教开饭店,兼售卖客家特产,生意一直红火。但刘碧枚直言,疫情以来,生意便不好做,营业额有所减少。
“因为疫情,景区和农家乐、民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下一步我们也会有一些行动。一方面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后疫情时代中,景区如何更好地复苏,让长教再次迎来乡村旅游的‘春天’。”乡村振兴驻雁洋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汪胜峰说,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深度做好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