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大力推进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中,梅县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力配合文化旅游特色区各项建设,以支持景区的发展壮大、加大宣传营销工作、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和认真完成扶贫双到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旅游各业务的发展,全力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旅游品牌,实现梅县经济绿色的崛起。据统计,2012年全年我县预计接待游客481.1万人次,比增55.2%,预计旅游总收入38.9亿元,比增50.8%,顺利通过省旅游强县复核。在2012年,我局重点做好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以特色区为切入点,抓好重点景区建设
(一)旅游资源普查,科学规划为先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只有在做好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论证基础上,确定重点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梅县旅游的发展规划,以市为主导,围绕以阴那山为中心,以雁洋、松口、丙村、西阳等镇为重点,以山、水、人、文优势为依托,以发展保健疗养、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文化创意等产业经济为导向,先后编制了《三乡村野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桥溪古韵世外桃源(桥溪村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叶帅故园客家天堂(叶剑英纪念园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重点区域的规划和《桃尧王寿山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形成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二)加强重点景区建设,增强市场吸引力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区两圈四线多园”的旅游工作部署,以雁洋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了其有规模、品质好、主题突出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大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雁南飞茶田景区进一步扩大“雁南飞、茶中情”的品牌形象,积极提升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涵,全国各地游客、领导纷纷前来旅游考察。在11月22日举办的茶香节,吸引了深圳、广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和潮汕地区十多个车行的车友,游客火爆。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大力推进现代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创新经营,在原有娱乐项目基础上,推出了客家山歌、五句板、木偶等客家传统曲艺表演,结合三八节、青年节、母亲节等节日,推出旅游套餐,成功举办金柚文化节、杨梅节等节庆活动,小珍珠串成了大项链。在今年4月和11月,市县在该景区分别举办了梅州 “首届柚花飘香旅游节”和梅县“金柚飘香文化节”,以“柚”文化为主题组成精彩纷呈的活动,深受游客欢迎。叶剑英纪念园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规划建设帅迹寻踪、客家天堂、拓展中心等特色景点和功能,现投资2000多万元的游客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纪念园斜对面至雁上圆盘临街500米的风情街,完成了对店铺改造提升,按“客家元素”进行“穿衣戴帽”;全面完成慎修堂门前美化、绿化工作,使游客能更加深刻了解叶剑英元帅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展示客家人精神,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灵光寺旅游区继续深入打造“以佛文化为主线、融客家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素食文化、森林生态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形象,丰富了景区内涵,加强培训管理,使景区呈现持续、稳定、有力的发展态势。9月份,更是成功举办了首届禅茶节,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誉。桥溪古韵项目已按
二、加大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氛围
我局紧紧围绕“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的工作目标,配合县委县政府,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氛围。一是建设山水园林美丽新城。坚持高标准修编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加快建设山水城,激活大新城,打造集休闲、运动、购物、娱乐、疗养、宜居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新城。我县全面拆除了新县城38 家机关事业单位6000多米围墙、新增1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与文体中心、人民广场、梅县公园连成15 公里长的旅游绿道,打造旅游新名片。二是建设客家特色旅游名村。推广雁洋长教村等典型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实现特色”的原则,以点带面,建设长教村、侨乡村、南福村、茶山村等一批富有客家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以此带动和推进全县名镇名村建设。三是营造洁净美好旅游环境。我县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着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尤其是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筹资 2000 万元,以“户收集、村转动、镇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营造洁净美好文化旅游环境。四是突出抓好景区沿线美化工作。梅县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至上,突出抓好景区沿线绿化美化工作,铺设了S223线和新城至南口侨乡旅游景观大道,98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程江生态景观绿化带、重点线路的美化绿化工程和梅县公园等城市生态休闲区建设快速推进,“屋前屋后树成荫,庭内庭外花飘香”活动广泛开展,已初步形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城乡环境。
三、开展旅游招商,形成了景点开发的热潮
随着梅县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各界投资梅县旅游热情高涨,迎来一波又一波考察团队。天秀酒店、金德宝酒店等具有一定规模酒店相继开业。在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中,我局加强旅游招商工作,主动服务,全力支持旅游企业发展。一是积极联姻,吸引投资主体。梅县旅游资源丰富,松口古镇客家文化旅游、桃尧王寿山和梅南九龙山生态旅游和大坪温泉等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我们加大了这些资源的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引荐旅游投资商前来考察,提出了一些投资意向。松口古镇开发与开发商具体洽谈中。在白宫明山嶂煤矿场,东方银龙集团公司达成协议,拟将建设矿山旅游与高山休闲度假景区。二是跟踪服务旅游项目建设。南口镇麓湖山产业园是由广东新金基投资有限公司联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五家中央所属文化单位共同打造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6000多亩,总投资人民币15至20个亿,首期工程以旅游开发为主。为此,我局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指导旅游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各项旅游项目建设。豪生国际大酒店我局派出专人跟踪服务,得到投资方高度认可。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旅游扶贫资金等政策支持,并聘请专家,在做好雁洋侨溪村、南口侨乡村等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加大建设力度,为乡村旅游开发迈出实质性一步。今年,侨溪古韵项目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省旅游扶贫开发项目300万资金扶持,项目的开发得到进一步提升。桃尧镇桃花源生态旅游区稳步发展,带动了桃尧镇鸡冠山、王寿山的旅游发展。四是宾馆酒店旅行社创新发展。嘉得利酒店由七天假日酒店集团公司接手经营,目前酒店正改造升级。客都大酒店加强酒店配套建设,新建KTV厢房和音乐厅,重新装修客房,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承担了市、县政府接待任务,并得到领导、客人的肯定。天地人宾馆投入近100万元,配套KTV等建设,经营效益良好。柏丽酒店每年不断更新客房、厢房重新装修,全年酒店入住率达85%左右,使酒店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各旅行社、宾馆酒店也纷纷推出优惠便民措施,创新经营。如梅县中旅转制以后,依托强大集团公司雄厚实力,唤发了生机,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全年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
四、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抓好大营销
结合我县的实际,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局扩大与省内外主流合作媒体的范围,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强势推动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开展。
(一)突出重点,积极参与大型主题营销活动。为深化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更好地激发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旅游意识,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加旅游活动,打造“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旅游品牌,一是借势今年3月份举办的广东旅游文化节平台,展示梅县“叶帅故乡美,客家风情浓”人文旅游环境,进一步营造梅县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促繁荣的浓厚旅游氛围。二是组织举行柚花飘香旅游节和金柚飘香文化节,以柚为媒,广招游客,着力推介“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通过这些宣传,强化了“世界客都”形象,增强了梅县旅游的吸引力。三是充分借助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平台,乘此东风,积极做好各项目旅游文化推介,拓展梅县旅游的影响力。
(二)完善宣传平台及系列宣传品。我们在完善网络宣传平台的同时,策划、设计制作旅游宣传视频、画册,邀请旅游专
(三)积极组织协会对外营销。宣传营销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协会的力量,组织企业到潮汕和福建等地区开展宣传营销活动,有目的地扩展壮大梅县客源市场。同时,各旅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营销活动。雁南飞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网络宣传中用中文、日文、英语、韩文四种语言开展网络宣传,开展网上预订和网上互动交流业务,全国各地旅行社纷纷前往该景区踩线考察。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采取主动出击,积极开辟福建、江西市场,与珠三角旅行社、车行等达成客源输送协议。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政企联动,共同扩展客源市场的良好局面。
五、圆满完成职能任务,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成就效
在机关作风方面,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大事项、重要决策,进行集体研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每周星期五下午为统一集中学习时间,提高了决策和领导水平,打造一支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在安全生产方面,全县上下,多部门合作联动,重点做好旅游安全的防患和隐患治理,2012年,我县未出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双到”工作顺利进行
到2012年底,我局对口帮扶村桃尧镇诰上村54户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我局倾尽全力筹集资金70万元入股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县财政每年返还利息7万元,用作村集体收入,使村集体确保每年有稳定的收入,进一步摆脱贫困村落后的面貌。在解决贫困户问题上,我局帮助诰上村11户危房贫困户住房的改造;帮助全村615位村民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帮助119位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农村养老保险。
2013年的工作计划
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县和上级旅游部门的部署,以“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努力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为核心任务,依托“山、水、人、文”四大优势,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养生文化和宗教文化为特色,重点建设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打造国际旅游养生休闲度假胜地,2013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力争实现7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6亿元。在2013年,我局将重点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以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一是加快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雁洋现有的雁南飞、雁鸣湖、纪念园、灵光寺、阴那山等景区示范带动作用,着力跟踪村野公园、富力足球基地等系列在建项目,着力引进梅雁集团、宝丽华集团、华银集团投资建设高档酒店,顺势而为,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聚集人气。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剑英纪念园为依托,市县联手,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增加项目,改造提升周边环境,全力打造“叶帅故园•客家天堂”,放大名人效应,提高梅县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营造客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以春节前桥溪古韵对外开放为契机,营造以雁洋为中心,辐射带动桥溪古韵、松口千年古镇、丙村仁厚温公祠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把客家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四是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旅游。以梅县金柚、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大力推动果园变景点、林区变景区、村庄变成旅游区、绿色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建设成集物质生产、绿色消费、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农业休闲基地,拓展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二、加大包装宣传营销,大力推介梅县旅游品牌
实施全县一盘棋的整体宣传战略,整合企业力量,做好媒体宣传报道,联手旅行社,加大外出促销,创新发展思路。一是加强外出宣传力度,采取“整体营销、季度营销”机制,在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营销活动的基础上,计划每季度组团前往目标市场城市开展的宣传营销,有目的针对揭阳国际机场航线所达城市,投放广告。二是借力主题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客家文化艺术节、柚花飘香旅游节、金柚飘香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宣传梅县旅游。三是丰富宣传资料,计划邀请旅游卫视专题制作高质量的梅县旅游宣传片以配合各类宣传活动。
三、拓展对外交流平台,构建客家文化旅游网络
充分利用我县打造国际旅游养生休闲度假胜地,世界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有利时机,拓展国内国外交流平台,构建客家文化旅游网络。一是深化与君悦旅游集团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全力配合君悦旅游集团输送游客来梅旅游。二是全力扶持梅县中国旅行社、假日旅行社与台湾旅行社合作交流,带动客属台胞来梅探亲旅游。三是借助与毛里求斯鸠比市签订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加强与海外客属地区的沟通联系,拓展梅县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四、强化行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进一步加强全县旅游发展的管理水平,营造全社会“事事事关旅游发展大局、人人都是旅游发展使者”旅游发展氛围。一是发挥旅游协会作用,做好行业的监督,促进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二是强化业务培训,计划邀请旅游专家对党政领导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实施专题培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旅游发展水平,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部门做好监管,确保旅游市场的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企业的安全检查、督查工作,确保旅游行业安全平稳,杜绝重特大旅游安全或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旅游市场繁荣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