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客家美食博大精深
增强文化自信
梅县区旅游局创建“寻味梅县”品牌
以“寻味梅县”为主题
以美食为切入点
记录梅县美食的
丰富精彩故事和美食传承者的美味人生
统一规划、统一运营主题项目
制定“寻味梅县”六集美食纪录片方案
“梅县美食护照”
“梅县美食地图”文旅产品方案
发展“客乡乐”品牌等全链条体系项目
通过“寻味梅县”品牌,传递美食的味道
及浓浓的人情味
展示梅县独特的地载文化
寻味梅县
“咕噜咕噜……”
眼前这锅正在冒泡的鱼汤
色白如玉的鱼丸
一粒接着一粒浮出汤面
让人不禁抿了抿口水
迫不及待想吃一粒饱满的鱼丸
喝一口浓郁的鱼汤
这就是梅县区梅西镇有名的手工浮水鲩丸
梅西镇的手工浮水鲩丸在当地历史悠久。据介绍,手工浮水鲩丸初创于南宋末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刚开始在明朝永乐年间的一百多年中,鱼丸的制作较为简单粗糙,首先是鱼的种类未有分别,其次鱼头、鱼尾和直骨没有剔除干净,是一整条鱼在砧板上剁碎,这样做出来的鱼丸入口感觉质粗而不粗嫩。
随后不久,凌氏族人迁入梅西罗圳坑(现罗墩村)居住,发现该地的水资源相当丰富,所出产的淡水家养鱼数量有不少,一部分中年人便开始着手改良鱼丸的制作方法。几经尝试过后,最终发现纯草饲养的鲩鱼是最佳的原材料,而且必须剔头除尾去直骨,全手工精制而成。据说,当年就已经有鱼汤熬煮鱼丸的做法“以鱼之骨皮所煎之浓汤煲煮(煲不加盖),佐以生姜、胡椒,出煲时瓷碗内撒少许葱花或香菜,全功乃竟。”
近20年来,梅西镇还有另一种鱼丸,即用鲮鱼(梅西称假鱼,梅城称甜鱼),与手工浮水鲩丸同样制作方式,其口感也是十分美味。
正宗的浮水鱼丸,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制作,不借助机器、不加添加剂。看似简单的鱼丸,做起来颇费功夫,而且还是一个力气活,究竟是怎样的手艺才能做出如此美味的鱼丸呢?
梅西镇拥有大自然恩赐的梅西水库,这里水质清澈,生态良好,出产的鲩鱼当然肉质鲜美,用鲩鱼做出来的鱼丸在当地堪称一绝。手工浮水鲩丸是梅西镇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菜,来梅西就得尝尝这地道的鲩丸,不仅口感好,而且富含蛋白质,是一道颜值高、营养高的特色客家菜。
据史料记载,文丞相曾盛赞鱼丸。南宋末,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在家乡江西集义兵以勤王抗击元兵,南撤经过梅西时,乡绅以鱼丸带汤奉上,状元丞相吃后赞曰:水中之鱼有此吃法,应为人间至味。这也证明了梅西鱼丸在南宋末年就有了。
以前,生活比较艰苦,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喜庆宴会上才能吃到鱼丸。如今,一日三餐都能吃到鱼丸。现在不仅有鱼丸汤,还可做成鱼丸煮粉、鱼丸煮面等,冬天还能拿来打火锅。
为什么客家人如此钟爱鱼丸?除了味道好、原材料丰富以外,还在于它的意头好。在客家话中,“丸”的发音和“圆”、“缘”相同,因而圆形、饱满的肉丸往往被视为“圆满”“良缘”的象征,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和喜庆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