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桃尧镇人民政府 > 工作动态

梅州梅县:坚持农村公路共建共享 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时间:2019-07-31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整洁平坦的公路穿村而过,清晰齐全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在梅县区桃尧镇珠玉村村口,不少村民正在等候公交车。“如今,村里的孩子到圩镇上学、老人外出活动都可以直接坐公交车,既安全又方便。”珠玉村村民吴伯说。

  乡村要发展,交通当先行。至2018年底,梅县区农村硬底化公路通车里程2497.4公里,其中县道87.9公里,乡道1348公里,村道及其他公路1061.5公里,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并与国省干线有效衔接,实现镇镇相通、村村相连。

整洁平坦的乡村公路与一河两岸美景互相映衬,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受访者供图

整洁平坦的乡村公路与一河两岸美景互相映衬,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受访者供图

  “乡村公路是有效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流’进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载体。”梅县区交通运输局局长何问安表示,2019年,梅县区计划再投入3.59亿元,继续完善提升12个“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外通内畅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共建共享

发动群众捐款9000多万元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过去不少农村地区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作为梅县区较偏远的乡镇,桃尧镇与福建永定接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该镇有不少乡村备受交通短板的困扰。

  “因为路不好走,去一趟县城往往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桃尧镇深教村村民沈伯告诉笔者,由于交通不畅,不仅村民出行不便,一到雨天,村民出行的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下大雨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出门,路面常常积水,雨停了,路面也变脏了,大家只能一起清理干净。”沈伯说道。

  在走访梅县区各地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时,笔者发现,用地和资金是摆在不少乡镇面前的两大难题。为此,梅县区从建设主体和建设资金筹措两个方面大胆创新,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以村道修整拓宽为例,不少村庄需裁弯取直或拓宽路面,难免占用到部分村民的农田、果树。为了动员村民共同参与,梅县区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把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此举获得了大部分村民的赞同。

  “村里在修路过程中,需要用到一家合作社的1公里自留山土地,经过沟通,该合作社便将这块土地无偿捐献了出来。”深教村党支部书记沈荣凯说道。

  “只要是有利于家乡建设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带头支持。”捐地之余,该合作社负责人沈伟春还捐出3.8万元,支持村里的道路建设。

  针对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梅县区创新提出“5个一点”措施,即“上级补一点、县级融一点、挂点出一点、镇村筹一点、乡贤群众捐一点”,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建共享“家门口的路”。

  为发动乡贤、村民力量筹措建设资金,梅县区各个乡镇不少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干部率先带头捐款,同时积极争取当地企业、交通部门资金支持。

  “你看,这名村民捐了300元,这位乡贤捐了5000元……”桃尧镇澄坑村村委会主任钟健康一边翻出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一边告诉笔者,每一笔捐款不论金额大小,他都会用手机截图下来,并给每一位捐款的村民开收据,感谢他们为家乡建设所作的贡献。

  据统计,在全区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群众捐款金额达到9000多万元,“以地代捐”或无偿捐地达3万多平方米,占道路建设面积的42%,有效破解了农村道路资金、用地难题。

 

全力推进

今年将投入3.59亿元用于道路提升

道路是城市的“筋脉”,也是乡村发展的“命脉”。

  至2018年底,梅县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497.4公里。其中包括县道87.9公里,乡道1348公里,村道及其他公路1061.5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通村公路实现100%硬底化。

  道路宽了,汽车也可以直通村民家门口了。在梅县区桃尧镇珠玉村村口,不少村民正在等候公交车。“如今,村里的孩子到圩镇上学、老人外出活动都可以直接坐公交车,既安全又方便。”村民吴伯说。

  目前,梅县区355个建制村已全面开通公交线路(包含极个别边远乡村开通网约公交)。

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惠民之举后,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道路条件不好,环境也没那么好,大家也觉得无所谓,垃圾都随手丢。现在道路宽敞整洁,不仅没有人乱丢垃圾了,大家还会主动帮忙打扫。”该村村民说道。

“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改变了村庄的环境,也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如今,这种“乘数效应”正逐步扩大。

  更重要的是,村庄的“宜居”带动“宜业”,而“宜业”又反哺“宜居”。在良性循环中,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乡村环境不仅引来了企业,也引来了游客。这也将为村民、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增收。

“2019年,梅县区将继续投入3.59亿元,进一步完善提升12个‘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据梅县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升项目包括县道路面改造、行政村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攻坚、危桥改造等等。

 

提升效益

打造特色旅游 打通村民“致富路”

  作为梅县区的金柚种植大镇,桃尧镇各村90%以上的村民以种柚为生。“还没有拓宽路面前,路又窄又陡,货车进来载柚子时总是‘龟速’行驶。”珠玉村党支部书记吴丰泉表示,普通车辆十几分钟能走完的路,因为路窄坡陡,有时前后倒车能费上好几个小时。对于村民来说,柚子的物流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路通了,带富了农民。

  如今,一条条绵延起伏、高低错落的乡间公路,犹如一道道飘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彩带,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梦想。货车直接开进村,中间转运环节的减少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这样一来,不仅柚子价格提高了,当地村民还能与企业合作,多渠道销售农产品,有的甚至自己开通电商,当起了老板。

路通了,引来了企业。

  “2014年企业刚搬到桃尧时,交通条件没有那么好,中型货车都进不来,肥料运进来、柚子运出来都很麻烦。”广东润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镜良感慨道。“如今道路宽了,企业接下来投资的信心也更足。”

路通了,提升了人气。

  “接下来,梅县区将在‘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按照‘5个一点’积极筹措资金,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广雁洋镇、桃尧镇两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的先进经验,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外通内畅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吸引更多游客到梅县旅游,推动名优特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何问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