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松源镇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度松源镇政府工作报告和2018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18-05-24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18年松源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一年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一区两带六组团”和中心镇“六个一”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着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力推动松源振兴发展。

一、经济发展健康平稳,镇域经济提质增量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我镇实现社会总产值7.77亿元,同比增长7%;农村经济总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工商税收501.4万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1721.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4万元,同比增长26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13元,同比增长8%。

(二)特色农业发展稳健。松源是农业大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做大做强烤烟、柚果、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是我镇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今年全镇共种植烤烟7322亩,收购量20499.1担;全年种植粮食29000亩,其中优质水稻26713亩;金柚种植面积11100亩,蜜柚种植面积10900亩;着力培育和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增2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

(三)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发挥我镇乡贤较多且特别热爱家乡的特点,争取更多的乡贤回乡兴业,推动我镇中心镇“六个一”和美丽乡村事业建设。今年完成计划投资总额17.9亿元,已投入资金16.685亿元。

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优化

(一)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投入430万元完成金星、五星、彩山等6个村总长12.5公里农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已验收8.5公里,未验收4公里);投入223.19万元完成金星、青塘、横坊、白玉等12个村的亮化工程建设;积极做好省道S223线梅县松源至松口段公路改建提升工程的宣传和防控,对沿线路段进行巡查、防控,防止 “两违三抢”,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农田水利条件有效改善。一是完成总投资投入2900多万元的省级水利示范县项目——梅县区乌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二是完成投入200多万元的麻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对6.8公里的圳道进行修建和升级。三是投入200多万元修建圳道4.5公里、坡头5座,切实保障农民生产需要。

(三)公共设施日趋完善。投入250多万元完成便民利商政务中心及村级公共服务站建设;投入40万元完成居家养老活动中心项目;投入100多万元对圩镇进行道路挖补、美化亮化等,切实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三、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宜居建设成效明显

(一)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去年已投入300多万元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圩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河道清理、拆废建绿,打造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同时抓好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外包” 业务,督促和监督好外业公司垃圾清理清运工作,并协助好外包业务对全镇各村垃圾处理的全面铺开。

(二)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7年,我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继续推进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各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均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尤其是在示范村上成效显著。横坊村建成了休闲公园、农耕博物馆等大小节点,被确定为我区基层党建示范点;五星村建成健身广场、11人标准足球场、休闲公园等;径口、湾溪、园岭三个省定贫困村截至目前共拆除601间危旧房屋、茅房、废弃猪栏等,拆除面积约13114m2;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1处112m2;拆除非法广告、招牌23处19m2,投入资金332.2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铁汉生态设计公司衔接完成规划。

(三)全力推进水体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一方面按照《松源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建立了镇、村两级河长体系,形成巡河、护河、治河常态化机制,组织镇、村两级集中开展水浮莲大清理、垃圾整治等专项治理行动,加快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7年,径口、横坊、湾溪村级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园岭、五星村已完成征地进入项目设计阶段。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制定《松源镇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分别制定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内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方案,至目前,全镇已签约退养协议170户,完成拆除138户,清除养殖面积36337.43平方米。

四、民生事业落到实处,社会秩序稳定和谐

(一)多措并举,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年脱贫243户668人,两年脱贫率达77%。一方面是抓实扶贫资金的使用。全镇投入631财政配套资金1011.4万元,共实施村项目26个,已完成10个,进行中9个。户项目4078个,其中产业帮扶项目1705个,主要有种养项目834个,投入资金231.238万元,资产扶贫项目283个,投入资金679.74万元,镇村帮扶干部在制定帮扶项目时都是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细化项目方案内容,让投入的每一笔帮扶资金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是统筹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协同国土城建部门,推进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我镇列入危房改造31户,已完工并通过验收的有27户,等待验收的3户, 依法依规核减1户;联合教育部门,协助做好教育帮扶工作,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在读的共有227人,其中190人教育生活补助已经全部足额发放,其余正在核实,对于有困难的我镇将与区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二)全面构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共划分为63个网格,共有63个网格员。今年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0宗,调解成功300起。共接待群众来访78人次,组织排查11次,排查调处重点矛盾纠纷6件,受理上级交办信案24件,已办结上级交办信案22件,由村级综治维稳站受理矛盾纠纷共42件,成功调处42件。三是狠抓涉农领域腐败专项治理工作,完成全镇低、五保户入户核查770户,核减不符合低保户44户,96人,每月少发金额2.42万元,五保户清理6户6人,每月少发4860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共核查724户,发现和整改问题6宗,其中2宗镇纪委已介入调查,初步掌握一些违纪线索,已立案调查;种粮直补全镇共核查913户,发现问题线索121户,挽回损失2.88万元;还有危房改造共212户、农机补贴58户、一事一议22个项目以及水库移民27户均逐一过滤后未发现问题。四是惠农政策、社会保障落到实处,做好种粮保护补贴发放、农机补贴、民政对象免费参加2018年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等惠民、社保工作。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驻点直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带学、领学、讲学,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学、做、改”上深化拓展;紧扣“五个真”做文章,继续坚持“辅助团队问联、驻点团队直联”的工作模式,至目前为止,全镇分片上门走访覆盖率达到100%。

(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正风肃纪,廉洁政府建设等自身建设。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镇政府工作规则,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政府服务型转变中取得新成效。

(三)顺利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居)委会换届村民参选率96.84%,党组织换届党员参选率95.28%,全镇“22村1居委”于6月下旬依法依规选出了121名“两委”干部,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83%,平均年龄较上届年轻4岁,提高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广大乡贤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外出乡贤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镇经济基层仍然比较薄弱;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产业链过于单一;改善民生任务艰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李希书记来梅调研讲话精神为动力,按照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和部署,找准定位,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新时代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各项目标,实实在在谋划好接下来的工作。

一、壮大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好烟叶、金柚和“富硒食品”等主导产业,探索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支持发展集循环农业、农耕体验、创意农业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优一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一)围绕“六个一”目标加快镇区发展。一是积极做好省道223线梅县区松源至松口段公路改建工程宣传,并全力抓好沿路土地防控、土地征用前期协调工作和征地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二是抓好自来水净化工程,建设自来水净化系统,完善管网、引水设施。三是完成圩镇街道的路面整治,大力抓好圩镇的亮化、美化、绿化工作。四是一河两岸河堤提升工程,对一河两岸进行亮化美化绿化建设。五是松源森林公园项目,在横坊、彩山交界处建成一座镇级森林公园,包括登山道路及健身运动器材等项目的建设。

(二)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五星、横坊、案背以及三个省定贫困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重点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全方位改善我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积极开发红色资源,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利用松源为远近闻名老苏区的特点,积极开发红色资源,推动松源红色、文化、乡村、生态休闲和健康养生旅游新业态。通过完善景点景区建设,盘活松源集红色教育、特色人文、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模式。

三、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一)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分别从继续强化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严格扶贫资金管理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二)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办好一批民生项目,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问题。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助残、恤孤工作。

(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在法治框架下化解矛盾,整合各类维稳资源,加强维稳形势分析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加强对人民调解队伍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全力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智慧食药监网格监管体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抓好土地确权工作,强化认识,结合各村实际抓好公示、打证和农户确认签名工作,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谨负责的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按时完成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好优抚安置工作保障机制,按政策提高部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和优待金标准。推进妇儿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国土、城建、食安、三防、统计、应急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听取意见建议,扎实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意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抓好“七五”普法工作,增强法制宣传渗透力和覆盖面,提高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水平。

(二)加强勤政廉政。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关注民情,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和主体责任清单制度,从严规范权力运行。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监督条例,加强和规范公务员政治生活。深入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谈话提醒,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营造主动作为、担当担责的氛围。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制,对重大项目、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督促检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原则和容错减责暂行办法,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