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松源镇人民政府 > 工作动态

驻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工作队:聚力突破红菇产业瓶颈,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4-05-16   来源:新快报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近日,暨南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黄柏炎团队再次来到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白玉村和园谭村,继续攻关野生红菇人工栽培技术,意味着红菇人工繁育技术探索项目进入菌种试种实验阶段,加快推动红菇特色产业落地开花,助力松源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W020240510521779351388.jpeg

驻松源镇工作队和农业站陪同暨南大学特派员团队进入山林实地考察并采集红菇环境样品。

  特派员团队下乡走访调研发现,因红菇营养价值高,对生长的生态环境要求高,仅在端午及中秋前后两个时间段出菇,采摘周期仅半个月,导致市场上供不应求。同时,大量村民出菇季节上山采摘,造成很多野生红菇生长位置的地皮被破坏,导致野生红菇产量逐年下降。

  了解到松源镇红菇人工种植的技术需求后,特派员团队与广州市荔湾区驻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达成一致的帮扶意见后,对松源镇白玉村和园谭村的红菇菌种基因鉴定,确定为红菇后,围绕野生红菇的菌种分离与林下仿野生种植开展了技术攻关工作。

2.jpeg

  调研前期,特派员团队利用无人机勘察分析产地的生长环境,委托村民蹲点采摘多批次新鲜红菇及根际土壤进行菌种分离,比对分析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多样性。

  经过前期调研充分准备,该项目已进入实验阶段。在松源镇政府、工作队及村党委书记的陪同下,特派员团队制定了在红菇出菇季节进行仿野生林下种植的技术方案。“此次实验一旦成功,能有效提高野生红菇的产量与品质,同时加强维护野生红菇的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村民脱贫致富”,特派员冉艳红表示。

  据工作队介绍,接下来,将持续协同特派员团队开展农村科技精准帮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红菇种植栽培项目在松源镇全面落地与发展,实现科技助力松源镇“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