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因水而兴,水因人而清。梅州市梅县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我区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设了多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具有客韵梅县特色碧道,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了美丽经济,助力了乡村振兴。
叶帅故里,大美梅县。近年来,梅州市梅县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的探索中从未止步。以省级“1+10”万里碧道试点项目——梅县区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项目为契机,高标准打造了一批集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景观提升、休闲娱乐设施、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高质量碧道,进一步擦亮了梅县“绿色名片”,更是被省河长办列为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县区。
蜿蜒曲折的亲水碧道向远处延伸,碧绿青翠的植被蓬勃生长,清澈的梅江河面倒映着两岸秀丽风景,好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卷。这条5公里长的梅江河丙雁大堤景观碧道以水为媒,结合“客都人家”康养文旅项目,串联起沿线的柚子洲头、滨水公园、亲水步道等景观平台,初步呈现了水碧岸绿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构建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成为周边居民闲暇出行首选的“打卡点”。
“我们丙村碧道,沿道的风景十分漂亮,水十分清,绿化也做得十分靓,平时出来散散步,吸收(呼吸)新鲜的空气,心情都十分舒畅,幸福感感到十分满满。”正在碧道上散步的罗小姐高兴地分享亲身感受。
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充分结合自然条件,着重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五方面进行设计布置,按城镇型碧道较高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而位于城市中心的程江碧道在规划建设中不仅承载着防洪防汛的水利功能,对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加快城市提质扩容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梅县区一手抓沿河禽畜养殖污染整治,一手抓河道常态化保洁,并以“淳心自然·绿动程江”为建设主题,将碧道打造为江河安澜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道、融入自然的休闲道。如今,7公里的程江碧道两岸风光旖旎美如画,已成为市民健身运动的好去处。
在推进河长湖长制工作中,梅县区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工作联动机制,持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建设了丙村镇大雅水、南口水等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美化了水环境,提升了村民幸福感,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南口镇万里碧道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约1200多万元,主要对20.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提升了我们村的环境,为我们群众休闲提供了好的场所。”南口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运安介绍。
松口镇位于梅江下游,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近代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在碧道规划建设中,梅县区将依托水系格局和地方特色,串联起世界客侨"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码头、中国大陆唯一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古村镇等历史文化元素,致力于打造成具有传承客家特色文化,留住乡愁印记的生态碧道样板工程。
绿水穿城而过,梅县区将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出“碧水蓝天、生态宜居、融山串绿、人水共生”的美景,夯实绿色发展新图卷。